这世上真的有很大一群人,拿钱时信誓旦旦一定会还或者承诺一定办成何事儿,甚至写好借条,结果到还钱时或者事儿没办成时装傻充愣,甚至索性撕破脸皮无赖到底。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就遇到这样一个“老赖”,不过在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后,于2018年6月4日上午,提着“一袋子”现金赶紧来还钱。
2017年3月,王清扬的儿子在年前就开始投简历找工作,可是过了春节还是未有音讯。一次偶然的饭桌上,王清扬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杨丽。杨丽称可以为王清扬儿子安排进公安局工作,不过需要一定的活动经费和报酬,数目大概在250000左右。正为儿子工作发愁的王清扬,一听可以进公安局,还可以立马就安排,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随即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王清扬陆续给杨丽打款250000元,并由杨丽给王清扬打了一个收据,载明收到王清扬款项250000元,安排王清扬儿子进公安局工作。
可是两个多月过去了,儿子的工作始终没有着落,王清扬忍不住了,开始给杨丽打电话,杨丽不是含糊其辞就是一拖再拖,想着不能再耽误儿子找其他工作。王清扬决定不再拜托杨丽,就打电话让杨丽退还250000元。
杨丽却跟王清扬说道,钱用到了别处,可以给王清扬签一个退还协议,分三批退还。考虑到还是朋友介绍的,也不想做那么“绝”,王清扬答应了分期还款协议。但是分期期限已经过了,杨丽却分文未还。一怒之下的王清扬将杨丽诉至法院,请求退还250000元。经法院依法审理,有杨丽分期退款协议书佐证,法院判决王清扬胜诉。
胜诉后的王清扬拿着一纸诉状却找不到了杨丽,杨丽开始跟他玩“躲猫猫”,不是没钱,没在家,就是不接电话,不见人。王清扬于是就申请了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在接到案件卷宗后,根据王清扬提供的杨丽家庭住址,迅速出动,准备先见到人,最好能以调解或者当场付款方式结案。可是上门却扑了空,杨丽自从知道王清扬经常找到家里后,就跟家人商量好了,定时不定时回家。2018年6月1日,在查到杨丽名下无银行账户后,法官决定既然杨丽这样避而不见还玩“躲猫猫”,就准备采取强制措施,先对其名下的一辆轿车进行扣押,随后进行拍卖。
仅仅过了一个周末,6月4日,周一一早上班,门岗处就有一个提着一个黑色塑料袋子,说是找执行法官樊法官的人,并一直声称让门岗快点检查,想要尽快见到樊法官,赶紧把钱还了。于是便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提黑袋子的是杨丽本人,黑袋子里全是“现金”,共计250000元。原来杨丽在听到家人告知,法官扣押了其名下的轿车后,意识到法院“动了真格”,躲避不能解决问题,才决定赶紧还钱。随即法官联系王清扬来到了法院,在法官见证下,杨丽把250000元如数交到了王清扬手里,最终案结事了。
执行法官樊法官也就此案说道,找工作切勿听信个人承诺,要去正规中介机构。另,为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惠济区人民法院自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打响以来,正加大执行力度,穷尽执行手段,严厉打击失信人,使“老赖”无处遁形,所以提醒被申请执行人及时履行自己的义务,避免因迟延履行或者不履行,被采取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