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身份证,快速代办大额XX银行白金信用卡,极速审核,快至1天下卡!只要你缺钱,就快快拿起电话吧!联系人:李经理1XXXXXXXXXX。”
这样的短信相信不少人都收到过。郑州的李某、王某等三人,就因利用“伪基站”群发这样的短信继而冒充客户经理诈骗,摊上大事儿了。
2016年7月,河南某县的个体户刘某的手机上接到一条发送人为9XXXX的短信,声称可以代办可大额透支的白金信用卡。正急需资金周转的刘某赶忙拨打了短信中的电话号码。刘某事后回忆,电话那头是一名自称为“李经理”的男子。“李经理”随后告诉他,白金信用卡一次性可透支50万到100万元,只需要把身份证号报给他,即可在一天内办理完毕,但办卡需要缴纳三百元的制卡费。“我当时想着很快就能拿到钱了,相比这几百块钱也不算啥,也就同意了。”刘某称,在其缴纳了380元的制卡费和邮寄费后,三天后,他收到了“李经理”所寄来的卡片。
收到卡片的刘某随即接到了“李经理”的电话,对方告诉他,要想信用卡正常使用,还需要缴纳2000元的“激活费”。“这笔钱相当于一个保证金,先交到我这儿,给银行方面审核通过后还打到你的卡里。”李经理告诉他,要激活卡片,需要进行验资审核,也就是评估持卡人的消费和偿还能力,而刘某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当天下午,刘某又将2000元钱汇入“李经理”的账户内。
“既然你是我们银行的客户了,那么推荐你买我们银行的一个人身保险,这个险种是回馈老用户的,年收益率达到8%以上。”刘某说,在缴纳了“激活费”后,“李经理”又推荐其购买该行的人身保险。禁不住“李经理”劝说的刘某又缴纳了3千元的保险费用。
一个月后,刘某发现自己所办理的“信用卡”无法在POS机上识别,到银行一问才得知,自己手中的卡片是伪造的。发觉上当了的刘某随后报了警。2016年12月,这名“李经理”以及两名同伙王某和张某被抓获归案。
经查,自称为“李经理”的男子李某曾因诈骗罪获刑。2012年刑满释放后,他并未悔改,又开始谋划新的“生财之道”。在网购了一套“伪基站”设备、写卡器及空白假信用卡等设备后,2016年3月起,李某开始通过在报纸上打广告、发布虚假信息的方式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以能快速办理大额信用卡的名义实施诈骗。一旦有被害人回电,李某便诱使其缴纳工本费、中介费等费用,随后将自制的假冒卡片邮寄给被害人。为扩大发送范围,2016年7月中旬,王某、张某还将“伪基站”安装在轿车上,在河南省多个地市沿途不停发送能代办信用卡的诈骗信息。
惠济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李某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巨大,被告人王某、张某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应予惩罚。同时考虑到被告人王某、赵某开车携带“伪基站”向外发送诈骗短信行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以及三被告人的认罪态度、主观恶性、犯罪情节及对社会的危害性等,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李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零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0元;被告人王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元;被告人赵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三被告人的违法所得责令退赔后发还各被害人;扣押在案的手机、手机卡、银行卡、刷卡器、电脑,予以没收。
“当时一时鬼迷心窍,觉得比上班轻松就开始骗别人的钱,家里还有老人孩子需要照料,我真是后悔啊。”拿到判决书的李某懊悔不已。
【提醒】
主审法官随后提醒,信用卡以及方便快捷的特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而一些不法分子也瞄准了这一新兴支付工具伺机骗取钱财。近年来其审理的“代办信用卡”类诈骗案件也呈上升趋势,这些案件主要有以下类型:一些不法分子以代办大额信用卡名义骗取客户证件材料及个人信息,随后将这些信息出售牟利,更有甚者利用拿到的代办人个人信息办理信用卡套现;一些不法分子声称可以快速提升额度,骗取持卡人卡片、安全校验码、或者交易密码等后套现,甚至盗用被害人微信、支付宝、财付通等内资金消费;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先行索要代办费、手续费、邮寄费等,随后玩起“人间蒸发”,骗取被害人钱财。这些案件中,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被害人急于获取资金、贪图便宜的心理以及不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的弱点,利用“银行客服”“公司经理”等虚假身份骗取信任,一步一步诱惑受害人上当。
为此,他提醒广大市民,要注意正确认识信用卡的功能,信用卡是银行提供给用户的一种先消费后还款的小额信贷支付工具,且与个人征信相挂钩,是用来供自己生活消费的,
不是用来经常非理性消费、大额套现和拆东墙补西墙的。在办理信用卡时,应尽量到正规银行网点,持本人相关证件进行,尽量不要让亲戚朋友及一些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人代为申领及设置密码;同时不轻信一些代刷、代提额度等的宣传,尽量不将卡片外借;注意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轻信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要求提供个人信息以便银行核实用卡情况的说辞,不轻易向他人透露身份证号、卡片密码等个人信息;对所收到的以银行客服、经理等身份发送的短信,要擦亮眼睛,不要轻易给对方回电,也不要轻易点击短信内的不明链接,而要通过正规客服电话、到银行网点等进行核实和咨询。一旦不幸上当受骗,要第一时间报警,并提供电话录音、来往短信、支付凭证等线索,从而有效避免个人财产再次遭受损害。
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需加大对申请人及持卡人身份的核查力度,同时完善相关系统及身份识别技术,堵住客户账户内资金监管的漏洞,共同挤压与信用卡有关诈骗案件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