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郑州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法官任璐,也就是李某某故意杀人案的一审承办人。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是这一案件背后那些温暖人心的事。
2014年7月,被告人李某某因家庭矛盾将妻子任某某以及继女杀害,经审理,郑州中院少年审判法庭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对李某某判处死刑。被告人李某某提出上诉,案件转由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由于案情重大,社会关注度高,张立勇院长详细了解案情后,亲自担任审判长,开庭前,张院长反复阅卷并写下厚厚的阅卷笔录,带领合议庭人员审查证据,为案件的开庭审理做了充分的准备。在长达近8个小时庭审中,张院长认真听取了被告人、控辩双方及证人、鉴定专家的意见,由于被告人李某某主观恶性大、手段十分残忍,二审合议庭最终维持了一审的死刑判决。最后,最高人民法院也依法核准了对李某某的死刑判决,并于2015年11月27日对死刑犯李某某执行了死刑。
李某某在临刑前,痛心疾首,悔恨万分。在问到他还有没有遗言需要转达时,李某某说,唯一放不下的是儿子小小李,将来儿子一旦知道爸爸杀了妈妈的消息,他的心灵将受到多么大的摧残和创伤。自己与妻子在郑州忙于生计,没有给小小李申报户口,到现在还是“黑户”。出事后,小小李被送回老家一直跟着年迈的爷爷和患有精神病的奶奶生活。李某某恳求法官完成心愿,把小小李的户口解决了,让孩子有学上,接受教育,能够堂堂正正做人。
案子虽然结了,可是在张立勇院长和我们这些少年审判法官的心中却感受不到丝毫轻松。正如张院长所说,法律是无情的,每个法官都必须依法办案,李某某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但法律又是有温度的、有情的。考虑到李某某的父母及儿子失去了生活依靠,省高院已经为其申请发放了两万元司法救助金,可孩子这么小就成了孤儿,心灵的创伤如何弥补,今后该怎么办。
小小李的境遇牵动着大法官和少审法官们的心。去年冬至那天早上,带着张院长的嘱托,刘文琳庭长和我踏上了看望小小李的路途。小李的老家位于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距离县城还有一个多小时的盘山路。在一处半山坡上,一栋平房矗立在瑟瑟寒风中,显得极其孤零。进入院落,一个两三岁大的男孩满身是土坐在院子中央的凳子上,小脸冻得通红,怯怯地看着我们,看后让人平添几分怜悯。孩子的爷爷说,这个男孩就是李某某的儿子小小李,今年已经四岁多,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看着像两三岁的孩子。看着眼前这个本该跟父母共享天伦之乐的孩子,如今却跟年迈有病的爷爷奶奶形影相吊地生活在这里,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让他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有个快乐的童年。
我们立即联系了小小李所在村干部及派出所相关人员召开现场协调会,共同商讨解决小小李户口的问题。小小李爷爷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户口应落到爷爷处,但爷爷的户口在洛阳某县,入户所需证明也都不知所踪。了解情况后,我和同事立即驱车赶到该县,在民政、公安、省市两级法院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将小小李的户口问题妥善解决。当把户口本递到爷爷手中的那一刹那,老人家眼中饱含泪光,满是感激,孙子的户口问题终于解决了,可以上学了,老人心里的一块石头也放下了。再次见到我们,看到我们为他准备的书包、衣服、玩具等,小小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我拉着他的手,轻声问“想妈妈吗?”“想,可是她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孩子低下头,无声的掉下了泪。我为他擦干眼泪说:“来,阿姨帮你洗洗头,换上新衣服干干净净上学去。”毕竟是孩子,洗过头换上新衣服的小小李背上新书包,蹦蹦跳跳的在院子里玩了起来,欢快的笑声在院落里回荡。
上个月,考虑到孩子已经放暑假了,我们又把小小李从老家的山村接到郑州,为他购买了学习用品和新衣服,孩子长这么大第一次到游乐园,第一次吃了德克士。尽管只有短短两天时间,但看到小小李游玩时那开心的笑容,我们相信,孩子能真切感受到来自家庭外的这份温暖,他幼小的心灵已经播下了爱的种子。解决了户口问题只是努力的开始,下一步我们还要给小小李申请低保或者孤儿证,让这个不幸的家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来源,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小小李的成长,直到他长大成人。
作为一名少年审判法官,我们正在努力让每一个案件都能够成为情与法的完美结合,让孩子们感受来自法律的温情,来自少审法官的关爱与呵护,毕竟“庄严的法庭之外还有大爱,冰冷的法律之后还有柔情”。为了孩子天真的笑脸,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我们会继续努力,只为给孩子们撑起那片法治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