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嵩山脚下的执行尖兵——周晓磊

  发布时间:2016-09-12 18:31:19


  巍巍嵩山,不仅孕育出一座旅游名城,而且也孕育出一名德才兼备的执行人员。他就是雷厉风行、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工作在登封市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第一线的周晓磊同志。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8月一个月时间,他就成功执结各类疑难案件47件,标的额达200多万元,创下执行局个人办案最多的好成绩。

  周晓磊进入执行部门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凭借着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将执行工作中的点滴经验都记在笔记本上,反复揣摩,认真总结。随着业务知识的不断增强和工作经验的日益积累,他的执行思路更加宽广,执行方法更加灵活,解决执行工作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在周晓磊承办的一起货款纠纷执行案中,案件标的额虽然只有2000元,但由于被执行人下落不明,致使案件执行步入了死胡同。2016年8月25日,登封普降大到暴雨。正在执行现场忙碌的周晓磊,突然接到申请人的电话,称被执行人出现在家中。针对这一情况,周晓磊不敢怠慢,当即驾车赶赴送表矿区,经多方打听,不间断寻找,最终找到了被执行人。一开始,被执行人态度强硬,坚决不同意归还欠款。对于此类人,周晓磊自有对策,以叙家常、谈法说理等方式,拉近与被执行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用自身的言行感动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还款义务。

  “作为一名执行法官,当事人心里想什么、急什么、忧什么,心里要明镜似的才行,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当事人,要时刻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多为当事人想一想,这样才能把案子办好,才能让群众满意。”面对诸多当事人的深情感谢,周晓磊如是说。

  在周晓磊承办的另外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中,同样是被执行人想尽各种方法逃避执行。在此情况下,周晓磊充分运用本院创新推出的查控系统,成功查询到被执行人有263000元存款在银行。于是,他与同事一道利用中午时间,驱车赶往鹤壁市,并按图索骥找到西华县一家银行,成功将这笔存款划拨到法院账户。紧接着,周晓磊又乘胜追击,多次找到被执行人说法说理说教,敦促其尽快履行义务,最终在短时间内成功将这起标的额达60多万元的“骨头案”执结。事后,申请人感激地说:“晓磊真是个尽职的好执行员。”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周晓磊患有神经性耳鸣疾病,但他并没有被疾病吓倒,而是采用“手勤、腿勤、嘴勤”等各种有效方法,马不停蹄奔跑在执行一线,为当事人排忧解难。

  “手勤就是记录好每一天的工作日志,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腿勤就是主动与当事人建立沟通机制,不间断地两头跑,促进案件执结进程;嘴勤就是遇到难题主动向领导请示汇报,争取理解与支持。”采访中,周晓磊如是解释“三勤”工作法。

  “他干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更像拼命三郎,尤其是把执行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受益匪浅!”执行局实施小组、刚被聘为司法辅助人员的钟向茹这样评价周晓磊。

  “评价周晓磊的工作业绩,我只想用这样几句话概括:雷厉风行,踏踏实实,办理案件比其他人多的多!”执行局实施小组组长邵博如是说。

  执行工作中无论执行人员对自身要求多么严格,也无论其对当事人多么热情,多么有礼貌和耐心,总难免有个别不明真相或出于私欲的当事人对执行人员产生怀疑、侮辱,或用金钱物质引诱,或利用权势压逼,甚至出言恐吓等等。此时,执行人员最需要的是冷静、坚强和正义。对此,周晓磊无论碰到什么类型的当事人,他都坚信:办案中只要坚持做到公正廉明,心正身正就能耳根硬、骨子硬,就能不屈权势,不怕邪恶,不受干扰,公正司法为民。

  在执行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周晓磊奉献着一个普通执行员的光和热。目前,他仍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一心为民的思想,积极投身到新一轮的执行工作中去。

责任编辑:郑州法院网编辑 马倩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