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登记制实施后,随着受理案件数量的大幅度增加,金水法院“送达难”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当事人提供地址错误、拒收法律文书、邮寄送达存有缺陷、委托送达协助不力、公告送达程序严格……等众多问题困扰着送达工作。为了有效解决“送达难”,切实提升审判质效,金水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创新送达机制,抽调法警及书记员组成专业送达组,负责全院民商事案件开庭前的邮寄送达和直接送达,以及其他需要由送达组完成的法律文书送达任务。
送达组成立后,立即接手了全院民商事案件的送达工作。考虑到部分同志没有从事过送达工作,缺乏专业的送达知识和经验,组长常淑红便亲自组织送达培训。从如何给当事人打电话、如何填写邮件、送达回证等细节培训开始,耐心的做着示范,再鼓励、监督送达员实际操作,直到学会为止。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和工作,常淑红专门建立了微信工作群,把送达的有关规定、注意事项等发在群里,让大家边工作边学习。大家在送达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在群里呼叫,以便及时解决。
此外,为了让新同志尽快投入送达工作,送达组安排有送达经验的同志带没有送达经验的“新手”。这时,老同志王书文、魏红义、刘中霞义无反顾的担起了这个责任,在送达时不仅能带“新手”,而且勇挑重担,送达中不管路途再遥远,天气再炎热,这些老同志都和年轻人一样一直奔波在送达的路上,从未叫过一声苦,未说过一句怨言,默默的为送达流汗出力。年轻人耿军磊、张进、屈雅博、杨琛、岳耀杰、朱伯康、张鑫磊、李籽苑更是干的热火朝天,常常是下班时间还奔波在送达的路上。女同志李晓洋、魏素贞、张帆、张璐璐也是巾帼不让须眉,与男同志一起奔跑在送达途中。大家通常是完成送达任务之后,还得赶着回去打印送达照片,忙着写工作追记等。内勤张慧杰更是忙的像陀螺,每天一到办公室,她就开始接收卷宗、分类、整理卷宗、分发卷宗,整理并通知各业务庭领取退件、统计各种数据,接听各种电话并耐心的进行解答,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天,连喝口水、上个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等她忙完,早过了下班时间,也只有这会儿她和组长常淑红才能停下来喝口水,才能静下心来统计当天的收结案件数目,所以加班加点就成了她俩工作的常态。
虽然加班加点是常态,送达时没有交通工具也是常有的事儿,可在送达人的心里,加班不是最难的,时间挤挤总能加个班,没有交通工具也不难,私车公用、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都能解决,最难得是原告不配合、被告地址不明确、送达受阻、当事人拒收法律文书……遇到送达地址不明确的案件时,送达工作人员就要穿大街走小巷,走访邻里、询问物业社区,查询户籍,即便这样也不一定能找到被告。这时,送达的同志就得利用下班时间或者被告有可能在家的时间“错时送达”,送达的同志常常是一“错时”就错过了饭点,在路边小店随便对付两口就是一顿饭了。
送达时受到阻挠也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送达中大家常常遭到各种“待遇”,白眼,挨骂,甚至遇到脾气不好的对送达工作人员推推搡搡的事情也会发生。5月24日,送达组的杨琛、魏素贞、岳耀杰在送达时,小区保安不但不配合,还对他们采取过激行为,为了不引起市民围观,他们向院领导请示后,先行安全撤离。院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派组长常淑红与物业公司进行交涉,对涉事人员批评教育,并作出罚款的决定。涉事人员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写了检查,物业公司也给法院出具了检讨书。
自4月22日送达组成立,截止到 5月31日,送达组共计有效送达823人次,提高了送达效率,缩短了排期开庭时间,辅助性事务工作与审判工作分离,法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脱离出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审判工作中,极大的提升了审判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