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现在在哪个医院?情况怎样?......”2015年11月24日中午,漫天的大雪徐徐落下,在郑州市惠济区法院的餐厅门口,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慕宏伟在接到一个急促的电话后,慌张的摔了一脚顾不得疼痛赶紧起来接着说:“快把医院名称告诉我!”。这个急促的电话是郑州市惠济区法院古荥派出法庭的一名书记员打来的,她告诉慕院长,她的副庭长刘朋飞在开庭期间突发脑溢血,现在正在赶往抢救医院的路上。
刘朋飞,男,生于1978年2月20日,汉族,中共党员,曾任郑州市惠济区法院新型合议庭庭长,现任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古荥派出法庭副庭长。
自2009年5月到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工作以来,从热血沸腾的有志青年到鬓角漫漫白发的稳重身心,从书记员到审判员,一直保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标准不变,无论在条件艰苦的法庭还是在案件繁重的庭室,一直默默无闻的认真履行着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审判事业,用满腔的热血把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诠释的完美无瑕,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近几年,连续几年获得院“先进工作者”、“办案能手”、“优秀共产党员”、“法律文书制作能手”等称号。
倾听诉求 保持热心
走进古荥法庭刘法官的办公室,当事人听到的是“请坐下慢慢讲”、“先喝杯热水”......这些平常又温暖的话语用刘朋飞的话说就是:一杯热茶微不足道,但通过一杯茶让当事人感觉到打官司是他们的权利,带给他们一个舒心的谈话氛围,也让法官时刻不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热心,从一个板凳、一杯热水开始。
王阿姨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独居的她其实有五个儿女,只是五儿女各自成家后,相互推诿都不愿意照顾老人。气愤的王阿姨来到法院,状告自己的五个儿女。在案件开庭日期还没到的一天,王阿姨找到刘法官说:“我这一辈子没犯过错没打过官司,现在告自己儿女,觉得很丢人,可是还是想跟法官聊聊自己的心情......”就这样半个上午的时间过去了,老人还是在诉说自己这些年的委屈和不忍,刘法官一边为老人家端茶递纸,一边用自己同样作为儿女的身份劝慰着老人。
在听取了老人一番话意后,刘朋飞明白了其实老人并非真的想打官司,只是想借此给儿女一个回家看看她的提醒。此后刘法官一一给老人的儿女打了电话给她们传达了老人的心情,最终五儿女幡然醒悟,老人撤诉。
正是刘朋飞一次次热心的举动,一句句暖心的话语让这起本不该存在的家庭矛盾就此化解,老人不再孤独。日常工作中,刘朋飞也总能发现周围人的一些“蛛丝马迹”:看到同事脸色不好,他上前询问;得知新法官办案遇到困难,他主动支招……
不辞辛劳 永保耐心
刘朋飞有一米八的个头,留着个平头,两眼圆睁,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干脆、简练、利落,且思维敏捷,做事带有军人的风格。就是这样一个豪放性格的刘朋飞,竟却是一个颇具耐心颇有成就的调解高手,其调解案件数量、调撤率、社会效果,在惠济法院内名列前茅。
王斌是跟着包工头做建钢架结构房的工人,每天160元,按天结工资。在工作的第四天,王斌在干活时突然从房顶摔下,造成左脚骨折。包工头在将王斌送往医院后再也没有出现,跟王斌玩起了失踪,王斌在住院期间就提起了诉讼要求包工头支付医药费。
刘朋飞接到此案后了解到,王斌来自农村,没有固定工作,一直靠别人介绍临时工来挣钱,家里有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他是一家的顶梁柱。于是,一开始刘朋飞就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希望案件能尽快结案。
可是包工头一直不配合案件的进行,打电话联系时,他声称自己在外地拒不接受传票。多次邮寄送达都因为无法联系而被退回。
几次送达失败后刘朋飞并没有放弃,2014年12月8日一大早,刘朋飞就带着书记员骑车一小时赶到包工头的家,希望能亲自送达并告知他相关事务。熟料,他家中无人,向周围邻居打听过后得知,平时他家是有人的,只是这会可能外出了。
12月中旬的一天,原告律师向刘朋飞提供消息,称被告最近可能回过家。虽然这一消息并不能完全肯定,但为了及时高效地办理案件、化解纠纷,充分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尽管当天风雨交加,天气恶劣,刘朋飞在得知消息后还是立刻与书记员前往家里寻找包工头。
这次,包工头在家,只是包工头认为王斌只干了4天活儿,自己不愿担责。刘朋飞在了解双方的矛盾点和看法后,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随即从劳务关系、工伤赔偿等法律层面出发,给包工头释法析理,向他讲明说清,哪怕干一天活儿,也形成了雇佣关系,雇主对雇员的人身伤害有一定的赔偿责任。
最终在刘朋飞一个多小时的耐心释法下,原告王斌和被告包工头都同意调解,案件得以圆满结束。
案件审判 秉持细心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打官司亦如此。说假话办假证、弄虚作假、瞒天过海等招数,在刘朋飞的面前,都能将其原形毕露,重新回到事实的本来面目。细心,成了刘朋飞办案的鲜明特点。
在一起房屋买卖纠纷中,原告马某以没有收到交房通知、开发商交付的新房没有宣传的草坪为由,要求开发商支付逾期交房违约金并偿付物业费共计约8万余元。刘朋飞找到双方当事人一摸情况,发现双方曾因口角导致过不愉快。
对于开发商是否有逾期交房行为,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刘朋飞除了审查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外,还到实地查看。发现马居住地与所购房屋小区距离很近。刘朋飞判定,购房是家庭重大事项,马某不可能不关注、不知道开发商施工进程和房屋状况,遂认定杨某所说的“逾期交房”悖于常理。
对于草坪问题,到底是开发商临时修改设计还是工作人员一时失误?刘朋飞查阅开发商相关资料发现,在开发商的宣传资料中没有实际说明具体哪个区域有草坪,只说明了会有相关绿化带。
经过一番抽丝剥茧,刘朋飞点破症结:马某对开发商工作人员卖房后不理人的傲慢态度有怨气。刘朋飞批评了开发商工作人员前恭后倨的态度,判决开发商承担物业费2000余元,最终成功化解双方矛盾。
廉洁自律 固守本心
刘朋飞现是惠济区法院古荥法庭副庭长,经常承办经济大案、家庭继承、遗产纠纷等涉及经济利益的案件。在证据交换、现场调查、庭审断案的过程中,不乏有当事人示意送好,刘朋飞都一一谢绝。
在办理一起运输合同纠纷案件时,因为涉及到外地的一家单位,刘朋飞需要去当地进行调查取证。在取证的过程中,案件一方当事人找到刘朋飞,说来一次外地不容易,请他们在当地玩几天。刘朋飞当场拒绝了他的邀请,在调查取证后的当天返回了单位。
在案件开庭前的一天,这个当事人再一次来到法院找到刘朋飞,声称要咨询一些法律问题。一见到刘朋飞,他便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说道:“劳烦您跑那么远又是取证又是判案的,辛苦啦!我给您写了封表扬信,您有时间了看看。”刘朋飞意识到信封里不是信件,当即查看后直接退还给当事人,并说明自己会根据事实,依法判决。
爱岗敬业 不忘初心
从被任命为法官的那一刻起,刘朋飞就谨记“公正司法、执法为民”的宗旨。
随着近几年案件数量的增加,案多人少已经是惠济法院的常态。刘朋飞总是以忘我的精神努力工作,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日,经常带病坚持开庭,有时一天开三个庭,最多时一周安排十五个庭,他以白天开庭,晚上加班制作法律文书,早上最早到单位,中午最晚去食堂,晚上熬夜写判决的精神,审结了多起有影响的疑难案件。
工作间隙,刘朋飞会笑着告诉同事,周末他宁愿在单位加班也不想呆在家休息,因为对他而言,在工作中他始终都能找到快乐,这比在家休息来得充实而满足。
过度的耗费身体使他患上了高血压、脂肪肝等身体疾病,也就是因他长期超负荷工作,不注意身体的变化使得24日中午在感觉身体异样后,面对冒雪来的当事人坚持开庭,最终在开庭期间左半身麻木,突发脑溢血被推进抢救室。
身为基层法官、副庭长的刘朋飞,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审判一线,踏踏实实,默默无闻,长期处于“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状态。正因为惠济法院有很多像刘朋飞这样的法官,才使该院在“案多人少”的压力下一切工作运转顺畅,才使该院司法绩效继续位居前列。
12月25日上午,郑州市惠济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蔡理亮带领院领导到医院看望并慰问了刘朋飞,且带去了慰问金。蔡院长对刘朋飞的家属表示:正是由于像刘朋飞一样基层法官的辛勤付出,我们法院的工作才越来越好,形象越来越好,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临走时蔡院长还表示院里会全力帮助和解决刘朋飞家中的实际困难,保障刘朋飞的后续治疗,使他尽快的得到康复。
刘朋飞的家人激动地说:“非常感谢蔡院长百忙之中看望刘朋飞,我代表全家从心里感谢蔡院长,正是有了组织这样的坚强后盾,才给我们全家坚定了战胜病魔信心,我们全家相信有了大家的关心和支持,朋飞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随后,蔡院长还详细询问了刘朋飞的后续治疗方案和步骤,并对医务人员对刘朋飞的悉心照顾表示感谢。
结束语:“法治中国”不是一句口号,不论什么时候,我们的法官总是坚守在审判执行一线,用辛勤、汗水和责任,担负起人民群众的期盼和信任,诠释着对中国法治事业的忠诚和信仰。正是有了他们,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源源不断地坚守和付出,才让中国的法治事业不断砥砺前行!
祝愿这位敢挑重担,敢抗病痛的“拼命三郎”能早日康复,继续战斗在司法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