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拥军爱军 固我长城

——江苏省建湖县法院双拥共建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5-08-04 10:08:05


    7月27日,“八一”建军节将至,江苏省建湖县人民法院法官又一次来到驻建湖武警中队,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受欢迎程度一如既往。

    建湖地处盐阜革命老区中心地带,黄克诚、王必成等新四军将领均在此地与日寇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自抗战起便形成了优良的拥军传统。往事可追,传统有继。而今,这里出现了一个竭诚为驻建湖官兵提供优质司法服务的拥军先进群体——江苏省建湖县人民法院。

    快立、快审、快执涉军案件

    2011年初,方小芸经人介绍认识了身为现役军人的吴苏。两人一见倾心,很快领证结婚。一晃3年过去,方小芸始终不能成孕。两人在家人劝说下一同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方小芸体质特殊,不能生育。

    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方小芸一则不舍,一则愧疚,郁郁达半年之久。

    “既然如此,不如主动放手!”坚定了想法的方小芸鼓起勇气于2014年7月18日走进建湖法院。

    在法院立案大厅与导诉员简单沟通后,方小芸被径直带到“涉军维权”窗口,立案工作人员接待了她。

    军嫂要离婚!建湖法院涉军案件专门合议庭法官祁建领接案后,迅速组织双方调解。吴苏态度明确,坚决不同意离婚,无奈方小芸态度坚决,坚持离婚。几经调解无果,祁建领只能先依法判决不准离婚,但他心中的石头却并未就此放下,几次前往吴家与吴母进行沟通,减轻方小芸难以言表的隐形压力,并要求吴苏对症下药,尽力消除方小芸心结。

    “祁法官,您不用来了。我已经想通了,以前是我太偏执,婆婆、丈夫他们都对我挺好的。我和吴苏正咨询通过什么程序收养小孩呢。”最后一次电话回访中,方小芸的笑意透过电话穿过来。

    近年来,建湖法院建立了涉军案件绿色通道,对涉军案件做到快立、快审、快执。尤其对涉军民商案件,按照“公正司法、稳固国防、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调解优先,全力维护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据了解,近三年建湖法院先后化解涉军纠纷31件,件件案结事了。

    注重实质解决军人军属困难

    今年6月23日,武汉某空军学院委托建湖人武部向建湖法院道谢,感谢法院在处置一起涉军案件中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帮助军人军属解决实质困难。

    2013年8月4日,朱某非法行医,致武汉某空军学院学员陈德龙的父亲陈某身亡。案发后,朱某认罪,但没有做出任何赔偿,导致被害人家属情绪激烈,陈某遗体也因此一直在殡仪馆未火化。

    陈家人起诉至建湖法院,朱某的犯罪事实很快被认定,但民事赔偿部分虽经多次调解,朱某始终以家贫为由拒绝赔偿。

    丧父之痛,叠加后续纠纷,导致陈德龙情绪一落千丈,学习成绩一路下滑。

    建湖法院知悉后,第一时间组织班子成员集体会商,决定“三管齐下”:一方面,向朱某宣传国家对涉军权益的保护政策,告知其拒绝赔偿要付出的法律、道德代价。另一方面,与学院沟通,翔实介绍朱某的现状,转告陈德龙要相信故乡法律人的赤诚。与此同时,向县委作专题汇报,申请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从速了结此案。

    法院的一片苦心打动了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次性对陈家提供司法救助10万元。陈某遗体随后按当地风俗火化入土。

    在做好涉军案件优先办理的同时,建湖法院还注重实质性解决当事人困难。对军人军属在诉讼中需要法律援助的,积极协调相关机构,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对家境贫穷、打不起官司的军人军属,从宽执行诉讼费缓减免政策,并联合有关部门实施必要的社会救助。

    法院与部队同享双拥“红利”

    “你们给我们部队官兵送来了法律的春风,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法院的拥军情怀和鱼水深情。”驻建湖武警中队中队长对送法进军营的法院干警说。

    今年4月10日,该院“送法进军营”的法定日,青年法官们组队送去了《军内民事诉讼指南》、《激情犯罪心理学分析及预防》等法律书籍,并以“以案说法”、青年人联谊等形式,现场解答官兵的涉法难题,共同交流追寻职业理想过程中的困惑。

    为了切实提升司法拥军的成效,建湖法院在加强涉军案件审理的同时,注重诉内维权与诉外服务相结合,不断增强军人军属的法治意识。近三年来,建湖法院共邀请军人参观法院、旁听庭审330余人次,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8次,接受官兵法律咨询200余人次。

    该院还定期与驻军召开双拥共建研讨会,适时研究军法共建的新情况、新举措,有力催生了一批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郑州法院网编辑 刘花瑞    

文章出处:摘自《人民法院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