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要讲小法庭的大故事

发布时间:2015-06-23 10:22:38


    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起点上,我们应该将目光聚焦于基层,讲述人民法庭和基层法官们的那些精彩故事。

    人民法庭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判权,是党通过司法途径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是展示国家司法权威和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窗口,也是人民法院服务改革、化解矛盾纠纷和践行司法为民的排头兵,更是基层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纽带和法治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法庭工作成效,对于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的神圣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民法庭是司法工作在群众心目中的具象符号,它处理案件的质量关系到基层群众对司法的认知,对人民法院形象的评价。人民法庭设在基层、面向群众,其工作成效如何、作用发挥怎样,直接关系法院工作的全局。只有扎实做好人民法庭工作,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增进司法的社会认同,不断提升司法的社会公信力。

    案件审理是人民法庭工作的第一要务,人民法庭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案件审理得好不好,矛盾纠纷化解的效果怎么样。人民群众既然选择以诉讼途径解决纠纷,人民法庭就必须严格依照法律审慎处理好每一件案件、认真对待每一个诉求、妥善化解每一起纠纷。能否坚持公正高效办案,实现案结事了,这也是人民群众评判法庭工作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标准。

    司法公正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通过每一个司法案件体现出来的,特别是能够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方式体现出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既是司法活动自身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人民法庭的核心职能,就是通过优质高效的审判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司法为民、司法公正。

    人民法庭的司法审判,最终落到群众头上的就是吃穿住行、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事情虽小,但在老百姓那里,都是“比天还大的大事”。任何一个案件的处理,都有可能牵动很多人的心,关乎着一方百姓的切身利益。因而,只要把每一个案件都办好了,也就办成了一件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法槌起落,案卷翻飞,人民法庭成了一本鲜活生动的“故事大王”。不一样的法庭,却有一样的故事,每当梳错综为清晰,理狼藉为井然,将乱麻一般的案件梳理得一清二楚时;每当化干戈为玉帛,让老死不相往来的宿敌相逢一笑泯恩仇时;每当风烛残年的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泪流满面地接过赡养费时……必定是经历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之时。它们拉近了法官、法院与老百姓心田之间的距离,见证了法官们逐梦、驻梦、筑梦的奋斗历程,传递着持续永动的法治正能量。

    法庭虽小,故事很多。“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好声音”,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对法院人的殷切期待。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起点上,我们应该目光聚焦于基层,讲述人民法庭和基层法官们的那些精彩故事,讲出人民法庭的责任与担当,讲出基层法官的铿锵与回响,讲出法治前行的道路与方向。

责任编辑:郑州法院网编辑 刘花瑞    

文章出处:摘自《人民法院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