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二七区法院内部挖潜外部“借力”积极应对实施立案登记制度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

  发布时间:2015-06-10 16:41:28


    5月1日立案登记制度实施以来,二七区法院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切实保护当事人诉权。2015年5月份,二七区法院登记立案1303件(不包括刑事案件),比去年同期的712件(不包括刑事案件)增长83%。面对案件数量大幅增加,二七区法院拓宽工作思路,深化内部挖潜,争取社会支持,积极应对面临的冲击和挑战。

    一、坚持内部挖潜,应对实行立案登记制度带来的挑战。

    一是充实审判力量。明确两名干警到诉讼服务大厅立案引导、提供咨询服务,抽调5名审判人员充实到立案中心。二七区政府委托社会机构为法院公开招聘75名书记员,充实司法辅助力量。区政法委要求9个巡回法庭所在地乡(镇)、办事处派出人员常驻法庭工作,增加办案力量。二是拓展立案渠道。坚持对符合立案条件案件当场立案,完善网上预约立案系统,对当事人网上提交的立案材料当日查阅,3个工作日作出答复。增设叫号机,保证立案稳定有序。设立预约立案箱,每天下班前收取立案材料。增设预约立案专用语音电话,引导群众预约立案,建立起现场、网络、电话、信箱“四位一体”登记立案服务系统。三是提高审判效率。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在诉讼服务大厅直接办理,原则上不超过一个月,诉讼服务大厅办理的案件要占民事收案的30%。发挥21个新型合议庭和7个独任审判庭职能作用,落实审判责任,提高审判效率。综合部门具有审判资格人员纳入合议庭参与办案,减轻审判压力。

    二、依靠社会力量,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是完善四级司法服务网络。在辖区面积较大、人口密度高的9个乡(镇)、办事处成立巡回法庭,以巡回法庭为依托,在全区114个社区(行政村)建立巡回审判站,在1303个楼院和自然村建立巡回审判点,选任3326名楼栋、村组调解员,构建“庭、点、站、员”的四级司法网络,整合辖区司法资源,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拓展诉讼服务大厅诉前化解纠纷的职能作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法委干部、律师、人民调解员、法律志愿者参与法院诉前矛盾纠纷化解,形成多元化解决纠纷的强大合力,有效缓解法院审判压力。三是争取区委政府支持,依靠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加强与二七区乡(镇)、办事处、社区三级矛盾调解中心配合和对接。指导区直单位、办事处内部设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聘请法律顾问,将争议化解在执法程序中。

    三、强化法律培训,规范提升行政执法水平。针对立案登记制度对行政机关的冲击,二七区法院报请区委同意,对全区领导干部进行集中法律培训。5月15日,二七区委组织40多个局委、乡镇办近300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区法院行政执法培训。区委书记蔡红带领区四大班子领导到会听课,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卢书选要求全区领导干部强化法律知识学习,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应对立案登记制度对行政机关的挑战。

二七区法院思想重视、措施有力,立案登记制度实施首月,立案渠道畅通,秩序井然,运行平稳,成效明显。

责任编辑:郑州法院网编辑 刘花瑞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