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和煦的阳光缓缓的铺洒向宽广的大地,让颇有几分冷意的深秋多了些许别样的温暖。
突然,一个老人的到来,打破了新密市人民法院大门口的宁静,老大爷看起来年近八旬,农民打扮,衣着朴素。奇怪的是,老人家不从安全门进法院,愣是往汽车通道里挤,嘴里嘟嘟囔囔,还不时大声叫嚷:“我要找庭长!我要找院长!”。
堵起的车辆越来越多,把很多来办事的群众都塞在了门口,眼看事情有升级的态势,在接到门岗值班人员反映后,当天负责处突备勤工作的我立即跑到这位老大爷的跟前,尽量压低声调,微笑着对他说:“老大爷,这是咋了,提这么大劲儿,当心身体,有什么事您先跟我唠唠。”
老大爷一看是个穿警服的,先是顿了一下,然后又开始嚷:“我要给法院的人说,跟庭长、院长说!不跟你们派出所的人说!”听完老大爷的话,我哭笑不得,又耐心地对他讲:“大爷,我也是法院的人啊,不信你看我的工作证。”老大爷接过来端详了半天,然后将信将疑的说:“你真是法院的?还不知道法院也有警察…”此时,老大爷正站在车辆通道上,处境非常危险,我趁着给他搭讪的机会,顺势搀扶着老大爷来到了门口的信访接待大厅。
“大爷,您先坐下歇会,我去给您倒杯水,您再慢慢说,好不好?”这时的老大爷已经平静了许多,点了点头,除了一脸的焦急也没再说什么。
一杯热水递到了老大爷的手中,老大爷心中的提防也就放下了,我便详细询问老大爷来访的原因,经过一番颇费周折的聆听和沟通,总算搞清楚了老大爷想要解决的事情。原来,老大爷姓王,米村镇人,今年已经84岁了,跟邻居产生了一些经济纠纷,纠纷涉及的数额都不大,比如欠老大爷几颗白菜、一根木头啥的,还有用了几天老大爷家的井水没有给钱。可能在其他人眼中,这些东西显的凿实微不足道,但是对旧社会走过来的老大爷来说,一辈子俭省惯了,这些“小东小西”在他的眼里却显的弥足珍贵。老大爷说:“村里村里不管,镇里镇里不管,我倒要看看今天来法院能不能给我解决!”
听完老大爷的一番倾诉,我觉得老大爷主要是没有和邻居协调好关系,在争一口气,其次才是自己的损失,我就给他拉家常,劝大爷先别生气,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我顺势问老大爷:“你这么大年纪了,身子骨经不起来回这样奔波,怎么不让你的儿子和姑娘来帮你处理这事?”
顷刻,老大爷颤颤的摆了摆手,眼圈也红了起来,“我现在自己过,给他们说他们也不让我管,还嫌我没事找事,我出来都不敢跟他们说,老了,没人待见我了…”此刻,我的心中也五味杂陈,眼前浮现出了老父亲苍老的面容。
我对老人讲:“大爷,这里就是给所有老百姓负责解决事情的,我帮你!”随后我联系了当天立案庭值班法官,为老大爷办理立案审批手续,但是大爷忘了带自己的身份证,暂时是办不了了,只能再跑一趟,值班法官为他填写了一张表格,表格上面记载着立案需要的文书和证件清单还有法院办公电话,方便老大爷办理。
我不时地安慰老人家:“大爷,你别太难过,今天法官跟你说的程序你要记好啊,法院的大门随时为您敞开着,法院就是为咱老百姓说理的地儿。”不曾想大爷却说:“我不告了,不想告了”
我诧异的问:“为什么?”老大爷说:“现在基本上气已经消光了,也没多大的事,主要是以前我向村里镇里反映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不听我讲,接待态度也非常不好,我就是想找个地方好好跟人讲一讲,评评理,今天看到你们这样子对我,我很感动,很温暖,也有点难为情了,谢谢你们!”
大爷的话深深的触动着我,孤独,冷落,缺乏子女关爱,从短短的几句话中流露了出来。
转眼间,已经接近中午了,留大爷食堂吃完饭再走,老爷子说什么也不肯,嘴里一直嘀咕着:“给你们添麻烦了,添麻烦了,耽误了你们一上午。”老人一双不再清澈的眼睛写满了真诚和感激。我笑了笑:“大爷,没耽误,我们就是为你服务的,这是我们的工作!”
搀扶着大爷走到了公交车站,大爷上车后还一个劲的挥手,看着公交车徐徐远去,我吊着的心也慢慢放下了,回头匆匆赶回了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