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敲锣打鼓地为冯法官送来锦旗,晚上回去可以睡个好觉啦。”5月21日上午,在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门口,看到法官亲手接过锦旗,闫女士和老伴儿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萦绕在心头一年的愿望在这一刻终于变成了现实。
闫女士今年63岁,老伴儿辜先生65岁。2012年初因为家庭矛盾,老两口与自己的儿媳对簿公堂,打起了分家析产的官司。
“俺两口一辈子都没进过法院,这次要不是担心俺俩的养老钱,可能永远都不会来打官司。”闫女士说他们二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他们认为打官司是件丢人的事情,法院对他们而言既神秘又陌生。
第一次见到主审的冯莹丽法官,对方虽然只有30多岁,闫女士却感到有些害怕,腿不自觉地打起了哆嗦。
“总想着法官很严厉,可冯法官对我们没有一点架子,态度非常好。”打消了心中的顾虑,闫女士拉开了话匣子。由于学识不高,老两口的诉求经常表达不清,但冯法官自始至终没有丝毫不耐烦。
诉说完心中的苦闷,闫女士和老伴儿觉得舒服了许多,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一直在家等待着开庭。期间有亲戚建议让他们找法官多聊聊,加深下感情,可性格内向的老两口总是觉得张不开嘴。“那阵子我们担心官司会输,晚上常常睡不着觉。”但除了开庭,老两口没有私下找过法官一次。
2012年5月,法院的判决下来了,由于举证充分,闫女士两口胜诉,这令二人喜出望外,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可不久他们又失眠了,这次是为了如何能够感谢法官。
“冯法官忙了这么久,我们连句谢谢都没顾上说,这可不合理儿,我和老伴儿商量,一定要为她送面锦旗。”但由于村里正在拆迁改造,老两口有许多事情要忙,一来二去,送锦旗的打算竟然推迟了一年,为这事,闫女士晚上常常睡不着觉,她觉得自己欠法官一份情。
2013年5月20日,时隔一年,闫女士两口再次来到中原区法院,这回他们是专程来向冯法官道谢的。
“冯法官,谢谢你为我们主持公道,你真是公正廉洁的好法官!”一进门,还没说上两句话,老人的眼睛竟然有些湿润。
“您别激动,您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感谢,冯法官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对她而言,依法办案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工作,况且时隔一年,她已经记不起闫女士为何要感谢自己。
闫女士和老伴儿一口一个感谢,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此时冯法官才搞清他们的来意。考虑到老两口年龄较大,生活并不富裕,冯法官劝老两口回家休息,感谢之情她心领了。
“这可不行,俺农村人不会说话,就认个理儿,明天一早,我们就带上锣鼓队,热热闹闹地给你送锦旗。”闫女士的语气十分坚定,不容推辞。
5月21日,尽管天气十分炎热,闫女士两口还是早早来到法院,与他们一同前来的还有一支10人的锣鼓队。伴随着喧闹的锣鼓声,老两口向冯法官赠送了一面大大的锦旗,这一幕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赞扬之声此起彼伏。
“这事我们挂念了一年多,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晚上可以睡个好觉啦!遇到一心为民的好法官,花钱请个锣鼓队我们高兴。希望这锣鼓声能够激励其他法官,公正司法,一心为民,让我们老百姓感到满意。”临走时,闫女士道出了自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