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高考的日子了,和这一“全民性考试”有关的新闻总是更加吸引人的眼球。近日,有网友通过微博发布了一组照片,称武汉一所复读学校将没收的学生手机用铁锤砸毁,并在校内设立“手机尸体展示台”展示,借此逼迫学生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复习备考中,这一“校规”引起各界热议。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无论学校砸毁手机的目的是什么,是否经过学生家长同意,都改变不了其侵犯学生财产权利的行为性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这一事件的法律定性非常清楚,更加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在学校砸手机现象的背后,被升学率绑架的高考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这已经是多年来萦绕在我们耳边的口号,可文件下发的再多,措施采取地再严,大家依然无奈地面对着这样一个现实,升学率照旧那么坚挺地充当着高考及其相关教学活动的唯一指挥棒。在这个看似为每个学生前途负责任的教育价值导向下,言语暴力、体罚等一系列措施好像都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善意,这次的砸手机行为也不例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升学而学习,这样的单一追求必然违背教育的初衷。我们不否认高考对于每位学生的重要性,但很多时候,学习如何做人远远比钻研怎样得高分重要。
这次的砸手机事件发生在一个复读学校,这个群体大都是十八岁左右的孩子,很难想像,他们成人礼第一课体验的竟是为人师表的老师随意侵犯他人财产权利的违法行为,收获的也只会是遇事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面对着“手机尸体展示台”,他们还不太成熟的心智又会做何考量?我们的高考,我们的教育,到了该深度反思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