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3日,雨过天晴后的河南省登封市卢店镇,人来车往,一派繁忙景象。
上午八点刚过,刘舒力便匆忙走进卢店中心法庭,开始调处一起疑难家庭纠纷案。
作为守护登封市“东大门”的一员,刘舒力在卢店镇就任法庭庭长已经四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她把主要心思都用在了调解民事案件上,以至于其所在法庭年度调解率名列全院前茅。
今天开庭审理的这起案件,刘舒力依然把重心倾斜在调解上。经过与原、被告“促膝谈心”,她了解到产生本案的来龙去脉。
今年76岁的王文忠,家住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其妻宋冯瑛因病常年瘫痪在床。夫妇俩膝下共育有四子四女,大儿子早些年因病去世,其他子女均已成家另过。目前,夫妇二人仍然居住在大儿子遗留下的房屋内,相伴生活。
时间回溯到2010年2月,王文忠的老伴宋冯瑛因脑出血住进了医院,可子女们都不愿意赡养照顾。年事已高的王文忠老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请弟弟王玉堂出面协调此事。经过全家人协商,众人一口同意,如果谁赡养王文忠老两口,百年之后谁就继承其现有的房产。当时,王玉堂征求王文忠三个儿子的意见,可二儿子和三儿子均说自家负担过大,没有能力再赡养父母,并放弃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只有四儿子王小宝当即答应赡养父母,父母也同意与其共同生活。
在王玉堂的主持下,王文忠一家人当场达成如下协议:父亲王文忠现有的五间房屋归四儿子王小宝所有,王小宝负责为父母养老送终。二儿子和三儿子没有责任,永久不再纠缠此事。在协议书的下端,王文忠与三个儿子分别签字按印,表示绝不后悔。
这份家庭协议签订后,王小宝携带妻女住进了王文忠现有的房屋中,与父母共同生活,倒也相安无事。
但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2月,因王文忠所在村需要整体拆迁,其房屋亦被政府列入拆迁补偿范围,昔日不值钱的房屋由此升值很多。在利益的驱动下,王文忠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及其已经出嫁的女儿们,纷纷回来要求分一杯羹,并强烈要求将王文忠的房产登记在二儿子和三儿子名下。主要理由是四儿子王小宝之妻系再婚并带有一女,如果不将房产登记在自己人名下,将来很可能就会落入外人之手。但王小宝根本不同意他们这样做,理由是自己已经辛苦赡养父母多年,并且有家庭协议佐证,其他人已经无权处理此房产。
为此事,王文忠与王小宝父子俩多次发生口角,并引起厮打,虽经乡村相关部门调处,但均无结果。
听罢原告王文忠与被告王小宝的诉说,刘舒力认为,如果依照法律对此案作出判决,显然很难达到“家和万事兴”的效果。于是,她娴熟地端起暖壶,为王文忠父子俩相继到了一杯热茶,然后情法并用做起了他们的思想工作。
王文忠与王小宝父子俩原以为法官都会很严厉,没想到今天这位女法官如此平易近人,心中的疙瘩一下子消失了不少。王文忠老人激动地说:“刘法官,你的这次调解,让俺终生难忘呀!回去后,俺一定好好想想你的建议,争取早日解决问题。”
此时,刘舒力抬眼望去,悬挂在墙壁上的时钟,已经走向13时零五分。刘舒力自信,这几个小时的努力,肯定不会白费!
法庭大门外,王小宝搀扶着父亲向家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