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基层蹲点日记 1029
1月23日星期三晴
□记者杨勇
这几天,新郑市法院技术室主任张建伟一直为两起申请司法鉴定的案件心有余悸——这两起案件的结果圆满,让他更加相信在委托司法鉴定中一定要细心再细心,才能避免被意想不到的假象所蒙蔽。
不久前,新郑市某银行将王某起诉到新郑市法院,称王某拒不偿还20万元贷款。而王某称当时贷款的不是自己,上面的签名也并非自己的笔迹。事后,张建伟带着王某到郑州某鉴定机构笔迹鉴定中心做笔迹鉴定。
一路上,王某沉默不语,显得心事重重。张建伟不断地开导他:“笔迹鉴定有很强的科学性,若不是你签的字,通过笔迹鉴定基本就可以水落石出。”一天下来,笔迹鉴定告一段落,张建伟带着王某返回新郑。走到郑州市陇海路附近时,王某说要带张建伟见一个人。
在陇海路某家属院门口,张建伟吃了一惊:对面走过来的男子竟然与王某长得一模一样。看到张建伟惊讶的样子,王某说:“他是我的双胞胎弟弟。”
王某说,银行的20万元贷款是他贷的,由于最近手头紧,就抱着侥幸心理想让双胞胎弟弟顶替他做鉴定。可是张建伟一直跟着他,让他没有任何“调包”的机会,再加上一路上张建伟跟他唠家常、讲解法律知识,“我觉得你这个法官不错,就向你坦白了自己要‘瞒天过海’的想法”。同时,王某也表示自己回家后会想办法将银行的贷款还上。
“当时听了王某的话,我倒吸了一口冷气。”想起来当时的情景,张建伟现在仍觉得后怕,“如果真的发生了‘瞒天过海’的事情,银行的欠款恐怕就难以追回,同时对司法公正也是一种伤害”。
还有一件事,就是一起交通事故引起的反复伤残鉴定案例。几年前李某坐摩托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受伤,经过法院判决且对方已经履行,但李某去年又做了一项创伤性癫痫病的九级伤残鉴定,诉至法院要求对方当事人再次予以赔偿。对方当事人认为李某的伤残情况不实,于是重新申请再次鉴定。鉴定结果出来后,证明李某的伤势构不成伤残,但李某一家到处上访告状。
张建伟接到案件后,再次要求对李某的伤势重新进行鉴定。经过重重努力,张建伟说服开封一家司法鉴定机构做鉴定。由于李某做的是癫痫伤残鉴定,需要跟踪病人,等其发病时才能鉴定。
一天凌晨两点多,李某的母亲打电话称儿子犯病住进了新郑市某医院。张建伟赶到病房时,发现病床上的李某目光有神。张建伟向李某的母亲询问病情不到半分钟,李某突然“犯病”,滚到了床下……后经鉴定,结果是——李某没有癫痫病。一切真相大白后,李某一家没有再闹过。
张建伟说,技术室在法院做的属于司法辅助工作,为法官审理案件提供司法技术支持,一点也马虎不得,尤其是面对疑难案件时,技术支持显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