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记者“蹲点日记”之七:判决换不来的亲情

  发布时间:2013-02-04 10:14:52


记者基层蹲点日记1024

1月16日星期三雾霾

□记者杨勇

郑新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郑州到新郑市龙湖镇的车程。然而,在郑新快速通道通车前后,家在郑新大道边的鲁老汉却一直高兴不起来。

原来,多年前,鲁老汉的儿子死于溺水事故。随后,鲁老汉夫妻在龙湖镇收养了小军。小军在龙湖镇长大娶妻后,和老两口分开过。在郑新快速通道的建设过程中,小军因房子被拆迁,得到了10多万元的补偿款。老两口的年龄大了,感到没挣钱能力了,就和小军商量想分一笔钱。然而,小军已经组建起了小家庭,分钱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如此商量了几次,老两口还是没要到钱,越想越生气,就到新郑法院龙湖中心法庭起诉,要求小军把大部分补偿金给他们。鲁老汉的理由是,小军被收养为他的儿子后,鲁家付出了很多,小军建房用的宅基地、建房资金,都有鲁老汉的份。鲁老汉还说,他已经不想再认这个儿子,法院判决后就决定和他断绝关系。

初步了解情况后,新郑法院龙湖中心法庭庭长陈瑞甫和审判员李琼和鲁老汉所在村的村干部、网格化信息员、民调员联系,详细询问了鲁老汉家的情况及小军家的情况。

原来,作为外来的打工者,小军后来成为鲁老汉的继子,又和鲁老汉村里的姑娘结婚后,因在村里的时间不长,家里的事情媳妇当家的多一点。有了这些信息,法官开始去做小军妻子及其丈母娘的工作,希望她们尽量通过调解解决,不要伤了两家的和气、伤了鲁老汉和继子的亲情。围绕钱的问题,陈瑞甫和李琼一次次找双方当事人调解,说明利害关系,表明法庭不愿简单下判决的原因,“怕简单下判决伤害亲情”。法官一次次上门调解,终于打动了双方当事人。双方各让一步,小军补偿给鲁老汉7万余元,表示以后会尽赡养义务。濒临破碎的亲情被弥合了。

陈瑞甫说,龙湖中心法庭管辖离郑州最近的龙湖镇和郭店镇,除了传统的民事案件,这些年出现的新类型案件比较多,如租赁房屋、租赁土地纠纷,建筑工地伤亡纠纷、劳务

公司讨要工程款案件等。经济发展速度快,矛盾纠纷也比较多,一年里,龙湖中心法庭结案278起。这个距离新郑市区最远的基层法庭人手少,法官、书记员每天都加班加点办案。法庭有食堂,每天午饭后,干警都在办公室办案,长年如此。在处理邻里、家庭纠纷案件时,法官都会耐心细致调解,尽力挽回亲情、邻里情,化解矛盾纠纷。

由于工作忙,离家又远,法庭干警很少照顾家庭。去年5月底,陈瑞甫的母亲因为交通事故昏迷不醒,动过手术后好多天还在重症监护室,而陈瑞甫一直没能抽出时间照顾母亲。如今,由于早出晚归,更是连续几天都不能和母亲见上一面。时时劝当事人留住亲情,他们却由于工作太忙,腾不出时间照顾自己的亲人,这就是基层法官的真实写照。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