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求真务实满眼春

——来自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的报告之一

  发布时间:2004-03-23 12:01:16


    这是一个优秀的集体——

    2000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好法院”并荣记集体一等功;2002年,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二等功;2003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模范法院”称号。

    这是一个务实的集体——

    实行口头立案和上门立案,在人民群众与人民法院之间铺设一条方便快捷的诉讼绿色通道;成立法官专业咨询小组,探索基层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之路;首创先例判决制度,解决同案不同判、合法的司法不公问题,努力实现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采取切实措施,严把裁判文书质量关,让裁判文书成为公正的载体、法院形象的代表;进行队伍管理方式改革,推行民主化、数字化、制度化三位一体的目标管理新模式,充分体现公开竞争、民主监督、量化评优等新理念;尝试民调指导员制度,建立民调指导员队伍,加强对民调工作的指导,通过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的进一步稳定;院长李广湖,作为全国法院第一个基层院院长,走上清华大学的讲台,主讲《先例判决在中国》跨入中国人民大学的殿堂,参加国际法学研讨会,畅谈来自基层法院的改革新设想。

    这一切成绩和荣誉的背后,矗立着一个意气风发、奋力拼搏、昂扬向上的法官群体——郑州中原区法院,这一切成绩和荣誉的取得,得益于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过硬法官队伍——郑州中原区法院。

                                        武装头脑——让思想基础更牢

    每一位熟悉中原区法院的人,都知道该院有一个雷打不动的制度——周五下午政治学习。院长李广湖常讲:“政治素质是一支队伍的灵魂,法院作为国家机器的一个重要部分,更应该讲政治。”每年年初,院政治处都会制定政治教育方案,制订学习计划,统筹安排学习内容,督导各部门组织好政治学习,将政治学习的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进行量化考核。学习内容上,他们力戒呆板生硬,注重结合国内外形势,与时俱进,赋予浓厚的时代气息。学习形式上,他们力求灵活多样,活泼新颖,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组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提高干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保证学习效果。2002年5月份,他们以一封当事人来信反映两次开庭都因故未开成的情况为契机,从长远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组织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假如我是当事人”大讨论活动,让干警换位思考,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引导干警进行理性思考,自觉转变作风,塑造形象。

    中原区法院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像和煦的春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干警的思想,干警的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连续两届的“郑州绿城卫士”中有中原区法院的法官田洁、王燕玲的身影,全省优秀女审判长中有中原区法院的法官郭益民的身影,全国模范法官中有中原区法院法官田爱民的身影。2000年以来,全院先后荣记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三次,2002年被评为全省法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求实创新——培养专业法官队伍

    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司法技能是实现法官职业化的前题和基础。中原区法院从审判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在提高法官专业素质上推出了两个亮点,一是设立《法学论坛》,二是成立法官专业咨询小组。

    从2002年初开始,中原区法院设立了《法学论坛》,为干警讨论疑难案件、评析裁判文书、讨论法学课题、展示自我,提供阵地。《法学论坛》邀请专家学者或有丰富审判经验和较强理论水平的本院法官登台授课,学习探讨新的法律适用问题,讲授具有前瞻性的法学理论,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促进了法官现代司法理念的形成,也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司法理论水平的法官。2002年,中原区法院在“调查研究年”活动中,共完成7个调研课题,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显示了中原区法院法官的较高理论素养。李广湖院长应邀先后参加了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的学术交流,作为唯一一位走上清华大学讲台的基层法官,他博学多才,富有趣味的演讲赢得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2002年4月,中原区法院成立了法官专业咨询小组。他们挑选审判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中青年法官,成立了民商、刑事、行政三个法官专业咨询小组,对合议后仍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疑难复杂案件,在提交审委会研究决定前进行讨论把关,提出法律适用方面的咨询性意见。法官专业咨询小组通过对一件件疑难复杂案件的讨论,激发了法官钻研业务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法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得到不断提高。

                                        振奋人心——竞争上岗展现新面貌

    建设一支精英化、职业化的法官队伍,就必须引入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竞争激励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003年7月份,中原区法院党组一班人充分酝酿,反复模拟,广泛听取区人大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他们从民主推荐、业务考试到竞职演讲、组织考察、确定拟任对象,都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给法官建造了一个公开竞争、平等竞争、展示自我的舞台。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分民主推荐、业务考试、竞职演讲和组织考察四项进行,总分100分,四项各占25%,根据前三项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按1:2确定考察对象,根据四项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按1:1.1 确定差额拟任对象,最后全体干警按1:1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决定拟任对象。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他们充分考虑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影响客观公正地推荐选拔干部的各种情况,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在竞争岗位目标上,他们公布正、副职竞争职位数,组织报名人员进行竞争,确定拟任对象,然后根据其年龄层次、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等因素,量才使用,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从而克服了竞争上岗中普遍存在的弊端:热点部门的岗位竞争白热化,非热点部门的岗位出现报名人员与竞争岗位等额的情况,最终导致一些相对优秀的人才被淘汰出局,而一些相对平庸的人反而走上中层领导岗位,背离竞争上岗的本意。

    在民主推荐环节上,他们为保证干警真实意思的表达不受影响,特意为每位干警制作姓名标牌,定人定座,座与座之间保持一定间隔。为保证推荐的客观公正,实行计分推荐,规定去掉5个最高分、5个最低分,取平均分为实际得分。

    在业务考试、竞职演讲、组织考察等环节上也都做了周密安排,保证了客观公正。业务考试环节,试卷严格保密,考场聘请武警官兵监考。竞职演讲环节,12个评委打分,去掉2个最高分、2个最低分,取平均分为实际得分,当场公布分数。组织考察环节,他们从政治素质、综合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工作作风、工作业绩、廉洁司法等6个方面、23个单项以量化计分的方式对考察对象进行考察。对每个考察对象,保证有60名干警以个别谈话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在最后确定拟任对象问题上,他们采取全体干警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的方式,当场投票,当场唱票,当场公布结果,把从差额拟任对象中确定拟任对象的权力交给全体干警,充分发扬民主。拟任对象当场公布的一刹那,群情振奋,掌声雷动,满堂喝彩。

    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鼓舞人心,振奋人心,打破了论资排辈用人的旧框框,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中层干部的领导岗位,改善了中层领导干部知识和年龄结构,更激发了广大干警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三位一体——以人为本抓管理

    法院的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既有司法行政管理,又有业务管理,而且各项管理相互交叉,制度繁多。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有效整合法院内部的管理力量及监督力量,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确保全院工作正常高效运转,一直是法院着力解决的问题。中原区法院先后出台了《年度责任目标》及《责任目标实施细则》,不仅明确了全院需要完成的政治目标及每个部门所需要完成的业务目标,同时规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与考核程序,充分体现出了民主化、数字化、制度化等新的管理理念。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原则,将队伍建设、审判业务、行政管理、宣传调研等各项工作都纳入目标考核的范围。

    在组织考核时,他们一改过去的由政治处对全院进行统一考核的集权式管理模式,由各部门选派人员,共同组成目标考核小组,负责目标考核工作,主要负责对责任目标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考核小组组长由成员轮流担任,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轮流坐庄。由过去的干警被动受管理,转变为人人参与管理,自己管理自己。这种考核制度实行以来,各部门相互竞争、相互监督,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提高了干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增强了广大干警的团队精神和形象意识。

    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量化,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各项工作成绩以分值表示。一改过去选举优胜庭室的做法,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考核,根据分数,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人均分前两名的部门为优胜庭室。同样,在部门内部,人均分数高的干警是先进个人。同时,把中层干部管理也纳入其中,对各部门考核的同时也是对所在部门中层的考核,对连续两次最后一名的部门领导给予通报批评,连续三次者予以免职,调动了中层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新的管理模式,改过去一年一考核为两个月一考核。考核小组对于干警的工作守纪情况、业务目标、调研工作完成等情况,进行日常考核,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进行通报,每两个月一汇总。趁热打铁,即时督导,保证了全院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有效地克服了“平时懒散稀松,年底突出一阵风”的不良现象。

    新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从散慢式管理到环环相扣,互相监督的制约式管理的转变。合理分权,有效制约。以报结案件为例:立案庭负责对报结案件进行审查,发现案件未结而虚假报结的,扣该业务庭的分,加到立案庭;审监庭评查卷宗发现上述情况的,对立案庭加倍扣分,加到审监庭;审监庭未发现上述情况,在审委会抽查卷宗或归档时查出的,加倍扣审监庭的分。

    新的管理模式实施以来,中原区法院真正做到了以制度管人、人人主动遵守制度,实现了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作风纪律明显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干警与干警之间,你追我赶,相互促进,呈现出一派千帆竞渡、万马奔腾的新气象。

                                        赢得人心——预警防范机制显威力

    个别干警违法违纪问题,是政法队伍建设的一项顽疾。违纪干警也常事后痛心疾首,后悔不能把握自己,给单位抹黑,给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为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中原区法院决定建立停职学习制度。对因违法违纪、消极懈怠、自由散慢等须停职学习的具体情形做了明确规定。停职学习制度实施以来,对有轻微违规违纪问题的4名干警(含一名中层干部),依据规定分别给予了停职学习2-3个月的处理。停职学习制度,将纪检监察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为少数法院不良行为亮起红灯,敲响警钟,发挥了警戒线作用。这一制度,改亡羊补牢式的事后被动处分违纪干警,为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式的事前预警防范,把个别干警的违纪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筑起一道防火墙,保护了法院干警,送给了干警家庭一份幸福安宁,赢得了干警家属的理解和支持。近年来,中原区法院无重大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2003年12月28日,当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最高法院院长肖扬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到京参加全国模范法院表彰大会的中原区法院院长李广湖时,人民大会堂那经久不息的掌声,注定将铭记中原区法院的历史。

    责编/小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