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一名法院“炊事班长”的后勤服务经

——记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处接待科科长任国明

  发布时间:2012-11-12 14:52:24


    任国明,男,汉族,河南省淮阳县人,196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2005年底由解放军测绘学院副团职干部转业到法院工作,现任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处餐饮接待科科长,具体负责机关后勤服务中心食堂管理、接待工作,从事后勤服务工作七年。七年来,该同志勤勉敬业,任劳任怨,心系审判工作,服务广大干警,在平凡的后勤管理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业绩。先后三次被评为郑州市“优秀公务员”、两次被评为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优六能”服务能手,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从副团职干部到一名合格的“炊事班班长”

经过漫长的21年军旅生涯的洗礼,历练了任国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的品格和办事严谨、处事公道的品质。在部队,他先后任战士、连队司务长、汽车连连长、修理营副营长、军需助理员、副团职学员队队长等职。在部队从事后勤工作期间,任国明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后勤管理经验和工作能力。所有这些,为他转业到法院从事后勤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转业后,组织分配任国明担任了一名食堂管理员,被大家戏称为“火头军”。从此,一名团职干部开始了他的法院“火头军”生涯。别人问他,一名部队领导干部去管一个小小的食堂,值不值得。他说,我喜欢后勤工作,能为辛勤工作法官们搞好服务,是我的荣幸。在担任食堂管理员期间,他发挥一名转业军人和懂后勤管理的优势,抓好炊事人员的作风建设和烹饪技术的提高,严格食堂账目管理和食物保管制度,任国明通过自己的战友联系高级饭店让炊事人员轮流培训学习,提高了食堂的饭菜质量。任国明工作不分日夜,吃饭没有早晚,家里的事全交给了妻子,一心一意扑在后勤工作上。他接管食堂工作很短的时间内,食堂的卫生状况、饭菜质量、就餐人员的满意度有了较大的提升,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担任科长以来,任国明积极向领导建议,建立健全了《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炊事人员工作流程及标准》、《后勤服务人员文明服务用语规范》、《餐厅卫生达标规定》等规章制度,做到了以制度管理食堂、以制度管理人员,改变了过去食堂管理随意性大、后勤管理后进的局面。同时,要求餐饮服务人员要树立“三个服务意识”的要求,即:树立为审判工作服务、为全院干警服务、为基层法院服务的意识,抓好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带出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廉洁自律的餐饮保障队伍。在担任法院餐饮接待科长期间,干警餐厅做到了食品安全卫生、服务热情、无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无腐烂变质食品的使用、无误餐和其他事故。据统计,每年保障正式干警、聘用人员、实习学生、开发区法院及省高院办案组人员就餐48万人次,平均每天早餐近600余人,午餐近800人,晚餐200多人;共接待各种会议、学习培训、上级机关来院检查、省市领导来院指导工作、法院系统人员来院学习交流等800余桌次,计9800余人。我院餐厅在郑东新区也成了一个亮丽风景,每年来学习交流取经有十几家局委等单位。他分管的餐饮接待工作和各类仓库的审核管理工作,在每年的检查评比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心系干警,全力保障审判工作

    2006年,郑州中院要整体搬迁到位于郑东新区的办公楼。当时郑东新区离干警家属区较远,就餐问题成为了中院党组急需解决的问题。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此,任国明被领导提前派驻到新的办公区筹建食堂及招聘餐饮工作人员。在此期间,他晚上就住在刚刚盖好的食堂宿舍,一住就是二十多天,没有回过家,老父亲有病他也没有顾上多看一眼,白天忙人员招聘、忙餐饮设备设施调试,人瘦了一圈。通过他和他的同事的努力,在整体搬迁后的第一天,全院干警吃上了合口的饭菜。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不要命地干时,他憨厚地笑了笑说;“法官们工作压力很大,劳动强度也大,有的人一年要办300多起案子,如果不能吃上可口的饭菜,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也是我的失职呀。”

    任国明就是这样,始终把审判工作的需要、干警的需求当成自己的职责,丝毫不放松。郑州中院作为河南省的省会中院,审判任务繁重,大案要案多,庭审也多,干警加班加点工作更是家常便饭。如何能够保障加班加点和因工作错过正点就餐的干警能吃上可口、热腾腾的饭菜、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审判工作中去,是任国明时刻考虑和处理的问题。为此,他要求食堂人员双休日每天三餐正常供应,并且质量不能下降,工作日对加班人员实行通报制度,凡加班人员提前30分钟与食堂联系,说明加班人员数量及就餐的大概时间,均保证能够吃上饭。任国明要求部属在食堂放置《就餐人员意见薄》,征求干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与有关干警沟通,对合理意见及时采纳。对少数回族干警,专门设立了回民窗口,有专门厨师负责清真餐饮。目前,郑州中院干警出外就餐的少了,中午饮酒的人没有了,大家觉得食堂的饭菜物美价廉,就餐时间短,中午还能休息一会,排除了应酬之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审判工作中去。为了方便干警,食堂还免费为大家加工熟食,只收取成本费,即节省了大家的做家务时间,又保证了食品安全,收到广大干警的好评。

    任国明担任科长后,对外公务接待由原来的在外饭店接待全部改为在院内餐厅接待,这无疑对餐饮档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任国明阅读了大量酒店管理方面的书籍,虚心向同行请教,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实行该制度以来,为法院节省了大笔的接待费用,并且让来就餐的外地法院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普遍满意。

    “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出精品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或许简单,但是对于一个有着八九百人就餐的机关食堂来讲,要想将这些日常琐事打理安排得井井有条却也并非易事。刚接手单位食堂时,任国明心中也没有底儿,所谓的“众口难调”他是非常清楚的,如果伙食调剂不好,干警不满意怎么办?如果食堂管理不好,出了差错怎么办?任国明考虑了很多。“难道就这么知难而退吗?”任国明心有不甘,最后,军人特有的不服输的韧劲让他信心倍增,他下定决心非要干出个样子出来。

为了调剂好干警伙食,任国明在菜品花样和主副食调节等方面着实花费了许多心思。他针对北方人喜欢吃面食的特点,将地道的郑州烩面送到了干警的餐桌上。在秋冬天气,任国明结合季节特点,安排后厨熬制的羊肉汤和羊肉泡馍也深受干警喜爱。每当看到干警们争相捞烩面的情形,任国明的心中总是充满成就感,在他看来,干警们对食堂饭菜的喜爱就是对他工作最大的肯定。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现在的任国明俨然成为一名营养师,他总是挖苦心思地变换饭菜花样,同时注重营养,合理搭配,通过不断增加新品种,做到粗粮细作,细粮精作,科学膳食。“要让大家在有限的伙食标准内吃饱吃好。”任国明的想法很实在、很质朴。

    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认可和同事们的称赞,同时也为他赢得了荣誉和尊重。“后勤服务无止境,我们会加倍努力,争取做得更好”。任国明对将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