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市二七区法院有这样一位法官,审结的案件数近年来均全院第一,个人办理案件质量在全市法院系统名列前茅。领导眼中他是一个不计得失的“工作狂”,同事眼中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排头兵”,百姓眼中他是一个公正司法的奉献者。他就是荣立个人二等功、荣获河南省调解之星的该院民一庭副庭长陈唯。
法官须与群众零距离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的村民刘女士,因腿疾常年卧床在家,对于行动不便的刘女士来说“出门”这个在其他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行为对她来说确难如登天。在处理刘女士与张先生的离婚纠纷案时,了解情况后的陈唯在征得张先生的同意后当即决定将庭开到刘女士家里。为了充分保护当事人隐私,陈唯让和他一起的工作人员着便装上门,并在进入当事人的家中后迅速换上法袍、警服。虽然是在家中开庭,可是法律程序一个都不少,这让双方当事人切实的感受到了法律的严谨和严肃。庭审结束后,刘女士的紧紧地拉着陈唯的手感激的说“谢谢,谢谢,谢谢你们!我真没想到法院能考虑到我的困难,将方便送到家里来了”。
陈唯原为二七法院少年庭审判员,2010年他主动向党组提出到了二七区最偏远的侯寨法庭工作,面对着基层农村工作,他发现自己的法言法语太多,面对当事人很难开展工作。于是细心的陈唯为了拉近和当事人的距离,放弃了驱车前往的便利条件,骑着自行车奔走在并不熟悉的街道上,往返于田间地头。为了减少当事人对法院的抵触心理,他脱掉制服换上了便装,并改掉了流利的普通话,学着说当地的方言。近两年来,陈唯几乎走遍了侯寨的大街小巷,了解群众对法律的需求并耐心听取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写在了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回来以后,陈唯将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总结,根据群众的需要印制了一份份贴近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法律宣传资料,利用节假日到乡、镇繁华的地段进行发放,同时为他们耐心的讲解法律法条。
为当事人着想才会公平
12年前陈唯从海南大学毕业分配到黄河科技学院,成为了一名法律老师。他务实求索的学风和循循善诱的教风,深入浅出授课技巧深得学生的爱戴和拥护。
2004年2月,怀着对法律的热爱,他通过法官招录考试成为了一名法官。历任二七区法院民一庭、刑事审判庭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在基层法院平凡的岗位上他认真地履行着一名人民法官应尽的职责。累计审理各类民商事、刑事案件2000余件,每年结案率均达到98%以上。连续四年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办案能手。
被告人小陈是一名在学校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暑假期间因没有钱上网,一念之差偷了邻居家的电瓶车。小陈的行为在学校以及同学们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审理过程中,小陈摆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无论怎么问他都不说话。这时所有人都焦急万分,可是陈唯并没有因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进行宣判,而是根据小陈的情况对他苦苦劝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小陈放下了思想包袱,基于情节较轻,在积极的调解和小陈父母的配合下又获得了被害人的谅解,最终法庭宣布对小陈免于刑事处分。
陈唯经常对身边的同事说 “法官不是败诉者的仇敌,而是胜诉者和败诉者沟通的桥梁”,只有双方矛盾得以化解,社会才能安稳协调。在办案时不能简单地就案办案,要处处为当事人着想。原告王某某与被告郑州市某建材公司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一案,他既没有因原告及其家属对法律的无知和误解而气馁,也没有因被告代理人的情绪激动、说话偏激而生气,而是不厌其烦,多次主持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当天兑现赔偿款65000元,当原告拿到赔偿款时,其家属当场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连声道歉和致谢。坚持判前释法、判后答疑,重视案件的调解工作,注重办案的社会效果。
公正就是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满意
今年初,陈唯受理了原告张某等40余人诉郑州某建材公司劳动争议集团诉讼案。因该案的多名原告在起诉前已多次到市政府及市总工会上访,并在诉讼中扬言要赴省进京上访。而被告系因国家政策而被强制关停的企业,亟需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注资继续经营,但因为部分原告等人的非理性阻挠,导致经营举步维艰。双方矛盾一触即发,且恰逢年初省市区“两会”召开期间,对于他来说,案件开庭一判,烫手的山芋即可轻易出手。但因该批案件的处理事关社会稳定及辖区经济发展,陈唯没有轻易下判,而是努力去做双方的沟通和调解工作,不下二十次的往返于原、被告之间,历经将近半年的调解,最终使原、被告双方握手言和,工人们领到了应得的劳动报酬,而企业也赢得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办案不但要有数量,而且还要有质量,要强化办案的法律效果,全力维护司法公正。他从不曾因案多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放松对办案质量的要求。他常说要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就是要求在处理案件时坚持程序和实体并重,公平和效率兼顾。把法治理念和信仰融入到法律实施中,把个人职业素养体现在具体的裁判中,把维护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效率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为了确保每个案件的公正无误,陈唯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刻苦钻研审判业务和职业技能,深化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探索为民服务的新举措。率先在法庭推行建立当事人休息室,便先后建立干警廉政档案、便民咨询卡、赡养案件回访、说法专栏等一系列便民措施,极大的方便了当事人诉讼。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工厂,调查研究、巡回办案、就地审判,将绝大部矛盾消灭于萌芽。他所主持的庭审在法院的庭审观摩比赛中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