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河南卫视《新闻联播》报道刘文涛事迹

  发布时间:2012-08-30 10:56:26


8月28日,河南卫视《新闻联播》栏目以《刘文涛:让法律意识更深入人心》为题; 8月29日,河南法制报、东方今报分别以《刘文涛:创新ISO办案法》、《讲“土话”调解案件,这个法官很吃香》为题,专题报道了柳林法庭副庭长刘文涛的先进事迹。

刘文涛2004年9月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至今,一直在郑州市金水区法院柳林法庭工作,现任副庭长。曾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人民法庭法官、郑州市十佳法官等称号,被荣记个人三等功和个人二等功各一次,2011年被最高法授予“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荣誉称号。

刘文涛积极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时刻保持共产党员本色,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树立了新时期优秀法官的良好形象。他认真钻研业务理论,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先后在《法商研究》等学术刊物和《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关于我国产权的经济学阐释及民法保障》、《劳动权及其与促进就业的关系》等学术论文、译文、评论13篇;完成《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等专项调研课题两项;参加编写了河南省“十一五”规划法学教材;受邀为河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开办讲座,为郑州大学法学院本科生指导模拟庭审。

刘文涛一直扎根基层,从2005年12月至今,已经主审了2500多起民事案件,其中,2011年审理557起,今年已经收案310起。刘文涛经常加班到深夜,超过一半的判决书形成或修改的时间是在工作日之外。

刘文涛注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注重从创新的角度来审视和指导具体的审判工作。他借鉴建筑工程领域的ISO9000质量控制程序,按照ISO9000系列标准的模式编写了《民事诉讼案件程序质量控制文件》,将程序法规定与审判实际经验结合,有效避免了诸多程序性差错。他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收集整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案件信息数据库。他使用语音朗读软件进行文书校对,提高了校对效率。

刘文涛坚持严把裁判文书质量关,充分说理,实现案结事了。省高院张立勇院长称赞“正是由于有了刘文涛这样的法官扎根基层,勤奋工作,细心调解,才使柳林法庭实现了无涉诉信访案件,无案件发回重审和改判的现象”。

刘文涛坚持做好调解工作,围绕“调”和“解”两个字做文章,注重“调”,追求“解”,在实践中践行和谐司法理念;他利用“借力调解”和“假日调解”,将心比心,争取当事人的信任;他适应并融入当地群众的文化,学习使用当地村民的语言,坚持运用地方知识和情理,化解农村基层矛盾。

公平对待每一位当事人,是刘文涛同志秉承的办案准则。从标的几十元、几百元的赔偿纠纷,到案情复杂的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一律认真对待,从不主观臆断某个案件简单而草率处理,始终守护着法律的公正和权威。一位长期从事电信领域消费者维权活动的南阳人士专门寄信表扬说:“刘文涛法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面对诱惑不动摇,秉公廉洁执法,表现出渊博的法律知识、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对法律公正的追求,他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人民法官’。”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