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她是不是我亲娘?我要做亲子鉴定,不然不养她。法院判决她赢,那让法院给她房住。”
“我没钱,我被她逼得妻离子散,现在就靠开点荒地为生,哪来的钱养她?”
都说“养儿防老”,可这几句话却是从孙老太的两个亲生儿子口中说出的,老人家闻听此言,痛哭流涕,泣不成声。短短半年时间,她因为家庭矛盾竟然三次与自己的儿子对簿公堂,官司虽然都打赢了,但儿子们却迟迟不履行赡养义务。8月8日,郑州市中原区法院执行局法官通过近3个小时的努力,采取多种执行措施,终于为老人拿到了应得的赡养款。
亲儿子不愿赡养七旬老娘,法院执行意外受阻
“大儿子有800平方米的房产,二儿子住着三层小楼,但他们却不愿支付每人每月240元的赡养费,我现在无家可归。”提起两个儿子的不孝顺,孙老太一肚子委屈,满眼泪水。
孙老太今年72岁高龄,家住中原区西流湖办事处铁炉村。孙老太有三儿两女,膝下儿孙满堂,本应有个幸福的晚年,安享天伦之乐,却因为家庭纠纷,短短半年间她与亲生儿子三次对簿公堂,虽然打赢了官司,但两个儿子却迟迟不履行生效判决,不愿支付母亲赡养费用。无奈,她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为保障孙老太的合法权益,使其老有所养,8月8日上午,中原区法院的执行法官来到铁炉村村委会,邀请该村的民调员、多名乡邻及媒体记者,共同做孙老太两个儿子的工作,希望他们能主动履行赡养义务,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令大家始料未及。
“她对我不好,根本不是我亲娘,我要去做亲子鉴定。她逼得我妻离子散,现在我就靠开点荒地为生,没钱给她。”大儿子态度十分坚决,不愿支付母亲赡养费。
“法院判决的不对,让法院给她房子住吧。”二儿子一张口便充满了火药味。
听到这些话,孙老太伤心得哭了起来。
嫌母亲偏心眼,兄弟二人与母亲反目成仇
孙老太的老伴于1983年去世,不久,一家人便分家而过,他的小儿子汪军(化名)顶替父亲迁至郑州市上街区工作,大儿子汪岭(化名)带着老婆儿子独自生活,孙老太则随二儿子汪松(化名)一同生活。
2008年,孙老太所在的村民组拆迁改造,村里按男性人数分给汪岭800多平方米的房子。因孙老太和汪松的宅基地在一处,汪松家只有三个女儿,故分给他们三层半住房,共397平方米。因怀疑母亲有意想将新房分给汪军一份,汪岭和汪松与孙老太产生矛盾,并由争吵逐渐演变成拒不赡养老人。
眼看两个儿子对自己越来越不孝顺,2011年底,孙老太起诉至中原区法院,要求对汪松的房屋进行分割,并最终通过判决获得一层房产。后由于矛盾升级,今年年初,孙老太又起诉三个儿子,要求支付自己的赡养费和医疗费。4月26日,中原区法院判决,三个儿子每人每月支付孙老太赡养费240元,医疗费五个子女均摊。
判决生效后,汪军主动履行了赡养义务,汪岭和汪松却置若罔闻,丝毫不理会法院判决。汪松在与孙老太闹僵后甚至一度断水断电,将孙老太赶出家门,可怜老人一把年纪却要靠卖自己做的鞋垫为生。
眼看自己年老多病,孙老太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为不激化矛盾,维护其家庭和谐,执行法官打算先做工作,争取汪岭和汪松自愿履行,没想到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多管齐下,执行法官费尽周折为老人拿到赡养款
调解不成,法官将孙老太与两个儿子分开做工作,一番努力,孙老太做出让步,愿意放弃自己的产权,只想儿子能支付赡养费,并保证自己在新房居住的权利。但两个儿子却不依不饶,一口咬定自己没钱,只愿管老娘吃住,别的一概不管。
“住家里可以,但房子是我的,电费她要自己掏。”二儿子甚至一度说出这样绝情的话。
“你妈都七十多了,难道还去打工挣钱吗?”听到如此绝情的话,执行法官十分生气,“老大你有那么多套房子,每月租金有好几千元,老二你也有收入来源,老母亲养你们几十年,难道连点赡养费你们也不愿意出?”
民调员和记者们看不过去也纷纷指责兄弟二人,最终,汪松在压力下,答应支付赡养费用并接母亲回家,他当面写下了和解协议,可老大汪岭仍旧不依不饶。
看到汪岭态度恶劣,法官不得不对其采取拘留措施。戴上手铐,他似乎有些后悔,法官趁机又和民调员一起做他的工作,经过进一个小时的批评教育,汪岭认识到错误,当面写下忏悔书,在执行现场向村民借款,先支付了母亲2个月的赡养费480元。
办案心得:
案件至此,可以暂时画上一个句号,但看到孙老太蹒跚的背影和汪岭不满的眼神,法官心中还是有些担心,毕竟矛盾至此,很难说今后的生活中孙老太和两个儿子能够和谐相处。但“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汪岭和汪松也是有儿有女的人,今天母亲所受的待遇明天可能就会由他们自己品尝,身为父母,自己便是儿女最好的榜样。希望今后,兄弟二人能够善待母亲,让这个大家族永享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