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巩义市,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原名市,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它曾经养育了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和德艺双馨的豫剧大师常香玉。近年来,曾因在郑州市法院系统率先实施数字化监控设备和庭审设备、率先在人民法庭实施远程电子立案和电子签章等现代化办公设施、率先在每位法官办公室悬挂含义深刻亲情寄语的巩义市人民法院,推行的一系列新尝试、新探索,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为巩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营造了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
树立榜样 用标杆管理激励人
“法官的尊严源于司法公正”,这是办案能手徐志辉在巩义法院“河洛法官大讲坛”上的发言,也是他在办理一起执行案件时被同一当事人从辱骂变为夸赞的切实体会。
今年1月12日,他和执行员到家住巩义市西村镇的申请人董占通家中发放执行款。这是他第二次前往申请人家中。在一年前办理的另一起案件中,董占通的身份是被执行人。董占通和家人拒不配合法院工作,其妻子在街口辱骂徐志辉,并引发了群众围观。后经执行人员耐心引导和法律教育,董占通及家人情绪得以稳定,案件最终执结。1月10日,董占通立案申请执行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批转至徐志辉手中。得知这一信息后,其家人心里忐忑不安,妻子打电话给徐志辉说:“上次俺做得不对,您大人有大量,把俺的赔偿款要回来,让俺家过个好年。唉,不过想想俺作为被执行人时候的态度,估计这事没那么容易。”考虑到此案的特殊性及董占通家的经济状况,徐志辉仅用一天的时间就说服被执行人履行了法院判决确定的赔偿义务。“昨天晚上法官打电话说要来给俺送钱后,俺兴奋得睡不着觉,真没想到法院只用两天时间就把钱送来了。想想那天骂法官真不应该啊。”拿到执行款后,董占通激动地说。在领取了执行款准备离开时,徐志辉提醒董占通说:“您数一下钱。”董占通笑着说:“不用了,俺相信您!”
用标杆管理激励人,用身边的榜样引导人,是巩义法院坚持多年的做法。该院根据办案质量、数量、效率、效果等指标对法官工作绩效进行量化排名,每季度评选产生十佳法官,给予表彰奖励,并组织优秀法官登台讲述办案心得,传授办案经验,激励广大法官把公正作为内心信仰,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办好每一起案件,形成了人人争当“最公正、最廉洁、最满意”的好法官的良好氛围。2011年4名法官结案超200起,28名法官结案超100起,其中29名法官保持了“零错案、零信访、零举报”的纪录。
通报点评 每周工作“晒亮评”
“由于过去管理不够透明,工作不够规范,部分法官办案出现了失误瑕疵,甚至出现了重复性错误。今年,我们通过阳光管理,促进法官严谨作风的养成,让审判执行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主管审判管理工作的副院长张卫锋道出阳光管理的初衷。
2012年年初,巩义法院推行了每周工作通报点评制度,把全院审判执行工作每周进行“一晒一亮一评”,把各项工作情况公布于众,形成加压激励的工作机制,作为规范审判管理的一项重要保障。
晒绩效,围绕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审判管理指标,每周一在全院下发《每周审判管理工作通报》,对各部门和每名法官的案件收结比、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上诉率等数据予以排名公布,表扬先进,激励落后,形成百舸竞流力争先的工作氛围。
亮问题,对违反审判管理制度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向法院党组说明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督察落实情况,真正发挥了堵塞漏洞、惩前毖后的作用。对发回重审、改判和信访案件实行责任倒查追究,查明事实和案件评查结果公布于法院局域网,接受全院干警的监督,增强法官的责任心。
评工作,每周召开工作点评例会,由院长从宏观全局上对全院审判执行工作进行分析形势,明确重点,点评成效,提出要求,做出部署,掌控好法院发展的总舵。针对个别工作暂时落后的部门,帮助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补齐工作短板,实现了千帆迸进、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推行审判工作周通报点评制度,构建了党组宏观抓、中层重点管、法官具体做、综合抓保障的工作机制,为巩义法院的各业务庭室带来了压力,也为法院提升审判执行质效、维护司法公正注入了动力。为确保案件程序合法、裁决公正,永安法庭庭长尚玉拴常常与年轻法官争论得面红耳赤,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审核裁判文书到半夜,保证了庭内“零错案”。2012年以来,巩义法院上诉率、改判率、发回重审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没有发生一起违法办案现象。
审限提示 保证案件良性循环
4月27日下午7点,巩义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依然亮着灯。主任方勇正在忙着运用审判流程管理系统统计十五日内审限届满案件,第二天上班准时发布在内网平台,提醒承办法官在法定审限内结案。
在创新审判管理中,巩义法院注重对审判执行活动不同环节的统筹管理,形成了信息共享、关口共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并由此建立了提示制度,明确了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人员的提醒义务,要求全院把公正作为共同目标来实现。审判管理办公室承担着全院案件审限届满十五日前提示,并对司法鉴定中止案件、管辖权裁定异议上诉等案件恢复审理期限计算的提示。一年多来,审判管理办公室共编发提示36期,提示案件400多起,有效防止了超法定审限和隐性超审限案件发生。2012年以来,巩义法院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保持在95%以上,单月案件的结收比均保持在98%以上,结案率与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近十个百分点,有效实现了案件的良性循环。立案二庭承担着信访信息提示职责,对群众有反映的正在办理中的案件,两个工作日内向法官发出提示通知,督促业务庭“抓早、抓小、抓好”涉诉信访工作,保证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答复和依法解决,有效避免了多起群体性信访案件发生。各审判业务庭承担着向执行局提示审理环节发现的需要关注的案件信息,形成了审判与执行法官的协作配合机制,便于执行人员掌握双方当事人的想法,抓住执行案件的关键。政治处、纪检组、司法警察大队等部门也都承担着与职责相适应的提示义务,真正把维护司法公正作为法院的中心工作和主线,形成了工作合力,强化了公正的保障。
“在网络舆情监控中,发现网民的评议意见,我们及时向承办法官发出提示,提醒法官充分考虑群众意见,努力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网民知道建议被采纳倍受鼓舞,感受到了司法的公正,更加尊重法院和法官。”宣教科科长李韶峰对提示制度有很多的感触。
科技强院 信息化运用促公正
交通事故审判庭庭长李延娜每天上班第一件事,便是打开法院审判管理系统查询是否有主管院长下达的工作指示,是否有审限到期提示和法官提交的需要审批签发的法律文书。一年受理600多起交通事故案件,审判管理系统让她体会到了运用信息化管理带来的轻松,收获了工作的乐趣。
2010年以来,巩义法院在巩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动了审判流程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审判管理工作质效的提升。在巩义法院处处都能感受到信息化运用给法官办案带来的便捷。
通过租用光纤专线,巩义法院实现机关与中心法庭的联网,使法院局域网覆盖到法院的每一个部门,实现了法庭与机关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基层法官办公办案提供支持,成为法官交流办案经验的平台。
中心法庭开通远程电子签章和法庭网上立案,住在乡镇当事人花费5分钟时间就可以完成立案审查登记,达成调解后3分钟就可以取到加盖法院印鉴的调解书,大大减少了法庭人员和当事人的路途奔波,提升了审判一线工作效率,方便群众诉讼。
巩义法院还为法官安装了司法文书校对系统,有效消除裁判文书格式和内容差错,杜绝了带“病”文书发生。安装了法律文库和案例库,诉讼费计算等相关软件,方便法官在制作文书时查询法律规定。
加大数字化法庭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庭审的“三同步”,即同步录音录像、同步记录,法官、书记员和当事人位置的电脑同步显示庭审记录,便于主审法官掌握庭审节奏,提高驾驭庭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