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法院的诉调中心每天都挤满了人,在这里记者看到,很多当事人双方来的时候不是怒气冲冲,疙疙瘩瘩,就是吵吵闹闹,争论不休,但是,等到结案的时侯往往变得互谦互让,谈笑风生。说起这些让人看后很受感动的场面,与该院聘任的调解员花张栓的工作是分不开的。”这是近日一家广播电台在郑州高新区法院采访时表扬调解员花张栓时说的一段话。
花张栓,40多岁,但是由于他原在村里就干过20多年的调解员工作,憨厚的脸庞又常挂着笑容,所以,一看就知道他与调解工作有缘,是调解纠纷的老行家。2012年2月的一天,一起普通的电动车交通事故案交到他手里。当时,原告一肚怨气,吵着要法院给他个说法。花张栓为了缓和他的神情,先让坐、后倒茶,让他静下来后,问他要求赔偿多少钱?起初,由于原告在火头上,应赔3、4百元损失就行的他,却一张口就要9千元。花张栓一听,面带笑容地与他拉开家常,凭借都是本地人又有些熟识的条件,就希望原告说句心里话。原告见再乱说也解决不了问题,只好答应花张栓的意见,就此,起初看来案不大却难缠的这起案件不到两个小时就被花张栓拿下啦。
花张栓调解案件不但能吃苦,而且方法灵活、手段多样,除他经常加班加点外,还利用电话、散步、休息、顺便请当事人吃饭和巧遇等时间为当事人调解,从来没把这项工作看做是繁杂、麻烦和磨人的事。5月底的一天上午,一群农民打扮摸样的人搀着两位80有余的老者嘟嘟囔囔来到该院,说是要告两位老人的儿子的。原来,是大儿子不愿赡养他们闹起了纠纷。领导把调解的任务交给花张栓后,老花立刻打电话请他们的大儿子到场做其工作。通过了解和询问,得知大儿子身体不太好,再加上其对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缺乏了解,所以总有先让其他弟妹管父母的打折扣思想。为此,花张栓向其宣读法律知识,将心比心,讲述其年大后本人的孩子如果也不赡养他,他会怎样想等等道理,使其终于悔改错误,同意在弟妹中间带头赡养二老。两位老人见大儿子真心改错,当场请求撤诉。
郑州高新区法院自2011年11月设立诉调中心以来,半年就受理近千起诉调案件,但是,只有三名调解员的诉调中心已经调解成功500多起。而花张栓的贡献却是最大的,他一人就调解成功189起,特别是近三个月来,他每月平均调解成功40余起,相当于一个法官全年的办案数。说起其中的秘密,老花笑笑讲,“主要是调解这项工作比当事人上法庭解决好。因为调解更容易接近当事人,在与当事人拉家常中就可以解开她们的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