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每年审结各类案件几千件,要做到息诉服判率99%其实很难,至于做到零上访就更难了。但是,去年7月被全国妇联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岗”的城关法庭做到了。2001年以来两年多的时间,该庭审结案件上千件,突破了零上访,在法庭上服诉息判率达99%。
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法院城关法庭是一个全部由女法官和书记员组成的女子法庭。该庭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年荣立“集体二等功”,早在1999年12月最高院肖扬院长到该庭考察工作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们只所以能做到如此骄人的成绩,该庭一项成功的工作法宝是是以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双丰收”为原则,注重化解社会矛盾,及时将各种纠纷化解到基层。
在调解工作中,她们确定了“庭前精调解、庭后阐法理”的措施,案件立案后,该庭向原、被告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或应诉通知书时,征询其庭前调解的意愿,并组织庭前调解。在调解的同时,她们充分发挥妇女细心、耐心和公心等特长,对原、被告做了大量细致的调解工作,尽量促使调解结案,很多调解结案的当事人说:“庭前调解能缓和气氛,双方不用经过开庭辩论阶段的“斗气”,对立情绪很快消失,是双方考虑时间充分而周到,容易达成调解协议。两年多来,在庭前调解中有80%的案件能达到调解协议,如王某和高某夫妻离婚案,但经过调查王某有了第三者才使感情彻底破裂,在调解时双方因家庭财产分配意见不一,此案若在开庭时仓促地调解,肯定难以达成协议,通过庭前调解,法官做了近三个小时的调解工作,终于达成调解协议,有错方的王某给无过错方高某支付一万元补偿费。
调解方式审结的案件是出于当事人的意愿,而对那些调解不成要判决的案件来说,不服判决是当事人应有的权利。为了使判决案件当事人服判息诉,该庭把减少当事人的诉累作为司法为民和重要工作来抓,推出了“庭后阐法理”的新举措,在判决后,针对双方当事人对法律条文理解的程度进行庭后说理,把法律条文转化成当地通俗易懂的话语来阐释,晓之以法,使当事人赢清楚,输得明白,进而消除怨气,服诉息判。如法庭辖区新村镇王某欠刘某3000元钱,因为双方都是亲戚,刘某没有让王某打欠条,天长日久,王某则称把3000元钱还给了刘某,当刘某接到王某不偿还他3000元钱判决时,他当庭表示上诉,法庭办案人员向刘某耐心地解释了证据法有关条文后,他才明白自己因拿不出证据和证人才导致的败诉的责任,同时又表示不在上诉,放弃3000元的债权。
责编/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