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中有百种味道,那么法官品尽个中滋味;如果世界上有百种人,那么法官看尽众生相;如果将法官以书来命名,我想百科全书是最合适的书名;如果将生活串成一部电视剧,法官会是最好的编剧。
或许你不了解法官这个职业,我想对于医生您一定耳熟能详。其实两者最具有相似性。医生从外而内解除身体的病痛,法官由表及里疏通生活的淤塞。首先,从两者的从业渊源中可见一斑。中医讲究“四诊”,即望、闻、问、切。而中国古代司法官吏推崇“五听”,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辞听是指观察当事人的语言表达,理屈者则语无伦次;色听是指观察当事人的面部表情,理屈者则面红耳赤;气听是指即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耳听是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听是指观察当事人的视觉和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四诊”与“五听”均强调见微知著,即从气色,气息,声音等方面的综合反应,推断出“病在肌肤”或“疾在骨髓”,“是非曲直”或“忠奸善恶”。其次,医生和法官的工作看似在重复,却件件要亲力亲为,慎小谨微。病人因体质不同,药方不能一概而论。案件情由相同情节相似,“小异”却“大不同”,裁决不能批量生产。宋鱼水法官曾经说过:无论同种类型案件办过多少,每接手一个案件,我都像第一次遇见那样谨慎处理。此外,医学上不断有新课题,法律上不停有新挑战。“360行行行出状元”。事实上“第361个”行业已悄然兴起。新的行业不断涌现,要求法官及时掌握该行业的基本情况以便于案件的审理。因此说法官像一本百科全书就不为过。总之,为官犹如从医,仁心仁术,司法为民。
“公正、廉洁、为民” 是当代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 “为民”是一种大爱情怀,“情”起百姓,“情”穿始末,“情”归于民,于是法官在面对个人说情时不留“情”面、不徇私“情”、铁面无“情”,潜移默化之间“公正、廉洁”已成习惯。“无情”只是因为“情切”而已。
法官不但承担着查清案件事实的责任,当事人的种种情愫法官也深深参与。小小法庭,不断上演着悲欢离合的一幕幕。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婚姻保卫战,有“士可杀,不可辱”的尊严之战,有“亲尚在,子嫌养”的赡养之争,有“兄弟阋于墙”的分家析产之乱,更有不休的“争钱夺利”之战。一室之内,一日之间,“门庭若市”,千人千面。庭堂上,有歇斯底里的腔诉,有翻来覆去的辩解;有撒泼耍赖的蛮横,有横眉冷对的淡定;有以死相逼的情切,有跪地求情的无助……与其说一场官司是两个人的对垒,不如说是两个家庭的对峙。家庭总动员时有发生,有人解说,有人补充,有人烘托气氛。每次庭审,法官不但要做明辨是非的智者,还要做调控秩序的仁者。
当事人接到裁决时,法官又会经历种种场景。有夫妻破镜重圆”时的喜极而泣,分道扬镳时的黯然神伤;有握手言和再续“钱”缘的共处;有老死不相往来再无瓜葛的对立;有长吁一口气的如释重负,有唉声叹气的如负重担……每一幕总会在法官的心理打上深深的烙印:案件无轻重,事事关和谐。
庭内庭外,审前审后,从立案到审理,从程序到实体,环环相扣。案件往往盘根错节,就像一根根脆弱的神经盘绕在一起,些许的错位,或许是案件的乾坤颠倒,带来的是当事人对法官能力的质疑及对法律公信力的迷茫。于是,每一个案件都要求法官做好充分的庭前准备,进行扎实的证据调查,经过深刻的法理分析,带着悲天悯人的情怀,解读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抽丝剥茧,去伪存真,还原真相,做出判断。穷尽情理法的相互交融,获得当事人的胜败皆服。
作为法官,我感谢生命中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他们各种各样的经历增加了我对工作的积累,他们多种多样的态度加强了我对庭审的驾驭,他们纷繁复杂的心情使我更加感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