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2日,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李磊第二次住院。
头天晚上,李磊因办理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加班到深夜,第二天早上七点就赶到单位继续工作,当天上午开庭前,李磊晕倒在地,被同事紧急送往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院方诊断为糖尿病并发症,迅速将其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重症监护室抢救的两天时间里,李磊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等症状,医院连续发出了两次病危通知书,这让李磊的家人心急如焚。
“我给他妈打电话,让她赶紧抱孩子过来”,说到此处,李磊父亲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李磊总是说,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要把工作干好,要多学习些知识。”谈起儿子,李磊的父亲既自豪又无奈,而现在更多的则是焦虑不安,儿子的病情时刻牵动着父亲的心弦。
“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很自豪,更想有番作为。”
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位于郑州市西部,距市中心15公里,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称。
古荥镇为旧荥泽县城,惠济区法院古荥法庭即坐落在老县衙旧址上,扩建于2002年的古荥法庭为砖混结构的二层小楼,独立院落,占地约2亩,房屋10间,分设审判法庭、调解室、办公室等,方正简朴且略显破旧的外观与周边的农家小院浑为一体,让初来乍到的人很难想象这里竟然是人民法庭的办公场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甚至“土气”十足的法庭,却承担着惠济区古荥镇、大河路办事处、老鸦陈办事处辖区内6万余名群众民商事纠纷的审判职能。2010年,古荥法庭收案423件,结案409件;2011年至今,收案409件,结案276件。
面对简陋的办公条件,窘迫的生活环境,繁重的办案压力,古荥法庭的3名法官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脚步却始终没有放慢过,每天匆忙地奔波着、劳碌着,送达、调查取证、调解、开庭,日复一日却没有丝毫的懈怠和怨言。助理审判员李磊说,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很自豪,更想有番作为。
奔波,只为让当事人握手言欢
在城郊的基层法庭,送达诉讼文书是件让人头痛的事情,由于乡村的门牌登记工作不尽完善,户籍登记的某村某组在实地很难找得到。此外,城郊的群众在农闲时可能会到城里打短工、农忙时下地干活,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这些都给基层法庭的送达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因此,基层法庭平常的送达工作只能放在中午或者晚上的饭点进行,这时候找到当事人的可能性会大些,送达的成功率也相对较高。然而,即使能够顺利找到当事人的住所,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能否见到当事人并成功送达还是个未知数。
2010年秋天,李磊承办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告李某将被告张某告到了古荥法庭,作为主审法官,李磊接手案件后,即刻准备文书送达工作,这次还是比较幸运的,李磊很快就找到了张某的家。
但是,一连去了几次都吃了闭门羹,家中一直没人,电话也无法接通,问周围的邻居,也都不知道张某的去向,只是说可能搬家了。后来,当得知张某近期要回来时,李磊和同事迅速赶到其户籍地铁炉寨守候,几天时间过去了,却始终没有发现张某的踪影。
为了能早日找到张某,李磊和同事只好到附近的村子里挨个调查,一个村委会接着一个村委会地走访,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后来终于查到了张某的住所。李磊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地赶到目的地,果然见到了正在家中休息的张某及其家人。
当得知李磊他们是来送达法律文书时,张某和他的母亲立刻变得情绪激动起来,非要赶他们出门。眼前的这种情形,李磊和同事们基本上习惯了。面对僵局,李磊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耐心地向张某解释。
李磊说,“送达法律文书只是履行正常的诉讼程序,这也是为了保障您的知情权和应诉权。如果你对这笔债务有异议,完全可以提出证据进行反驳,既然发生了纠纷,就要坦然面对,逃避不是办法,你也不想一直这样东躲西藏吧。”
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张某的情绪缓和了下来,但还是不肯签收诉讼文书,李磊只好留置送达了。临走时,李磊嘱托道,“应诉是维护你的合法权益的最好办法,希望你好好考虑考虑,我等你电话。”
也许是李磊的耐心劝解让张某明白了逃避诉讼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事情总得有个了结。两天后,李磊接到了张某的电话,张某表示同意和解。之后,在李磊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坐在了一起,顺利地达成了和解协议。一起原本冲突激烈的纠纷,就这样在李磊的耐心化解下得以妥善处理。
他为工作“狂”
2010年9月,李磊所办理的一起案件急需到西藏拉萨进行财产保全。当时的李磊已经患上了糖尿病,每天除了吃药,还有自行注射胰岛素平衡血糖,身体比较虚弱。法庭庭长郝超考虑到李磊的身体状况,怕发生意外,不想让他去。但是,李磊心里明白,临近年底,无论是院里还是法庭人手都不够用,大家的办案压力都很大,让谁放下手头的工作替自己去都不合适。
他二话不说,收拾行李就和另外一名同事刘鹏飞赶赴西藏了。刚下飞机没多久,刘鹏飞就发现李磊脸色发黄,便开玩笑说,“你这身体可真不中啊!”李磊也觉得自己呼吸有点费劲,口干、鼻子也干,只好走一段就蹲下歇会儿。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到达拉萨市区后,他们赶紧到药店买了吸氧罐,夜里李磊一个劲地哼哼,刘鹏飞看着李磊难受的样子,心里七上八下的,迷迷糊糊地捱到了天亮。
由于来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拉萨的几天时间里,他们顺利地找到了被告的车辆——一台重型挖掘机,紧接着送达保全裁定、办理相关手续,为了确保保全财产的安全,李磊他们租用一辆大板车将其从拉萨运回了郑州,得到这一消息后,原告惊呆了,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对李磊工作态度的由衷钦佩。由于及时采取了保全措施,原被告双方又一次见面了,双方同意调解并达成了调解协议。
李磊觉得,调解是消除双方积怨、化解矛盾纠纷的一种有效方式,虽然有时成功调解一起案件要比判决更困难,但是成功的调解不但可以促使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还能有效化解矛盾,控制上访,减轻诉累,尽管费事费力,但是值得。
一个努力追求完美的人
“工作很拼命,特别拼命,对自己要求特别高、总是想追求完美”,李磊的妻子这样评价丈夫。
李磊是家中的独子,有个2岁的女儿,退休的母亲在家带小孩、料理家务,全家倒也其乐融融。
2008年9月,李磊第一次住院。
当时,他刚参加完司法考试回到单位,同事们发现他消瘦了许多,简直就是换了个人。后来,在大家的催促下,李磊到郑大二附院进行了检查,被确诊为糖尿病。经过近一个月治疗,李磊出院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李磊每天需要注射胰岛素和口服药物。
之前是工作压力大,现在加上自己的病情,李磊承受着更大的压力。然而繁重的办案压力,让李磊无暇顾及太多。古荥法庭的同事说,李磊几乎没有休息过,哪怕是周末。这怎么可能呢?
但是,李磊父亲的一席话,让所有的疑虑和不解烟消云散了。他说,“这孩子是真实诚,干工作忒认真。每天晚上十点钟能回家已经是早的了,经常是十一、二点才到家,有时甚至会更晚。因为家里离单位太远,李磊害怕堵车,早上五、六点就起床走了。”
“有时候太晚了,我就打电话问他咋还不回来,他总是说,还要等一会,在写判决书呢,要么就是在忙其他的事情。中秋节的时候,看他精神不太好,我就催着让他去医院做检查,他却说,再缓缓吧。我当时要是再坚持下就好了。”李磊的父亲追悔莫及。
李磊父亲的话在他的妻子那里得到了印证。她说,“从去年夏天到现在,他周末和节假日基本没有休息过,只有春节放假时走了走亲戚,今年中秋节也在单位加班。他总是说法庭人员太少,案件又太多,不加班不行。”
“每天9点钟前,大概能够接待10来拨儿当事人呢!”李磊躺在病床上笑着说。李磊的女儿刚满两岁,正是绕膝撒娇的年龄,然而她却很少见到爸爸的面。“她跟我不亲近,刚才来病房看了看就跑出去玩了。”李磊一脸的愧意,“每天早出晚归的,没时间陪她。”
别人加班时,他在加班;别人休息时,他还在加班。就是这么一名同事眼中不爱说话的大小伙子,用他的信念和毅力书写着对审判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著追求。
因为信仰,所以坚守,为了内心的司法良知!
人物档案:李磊,男,1980年9月出生,郑州大学法律专业自考本科,2006年9月参加工作,2008年3月调入惠济区人民法院后,被派驻到古荥法庭工作至今。2010年6月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2011年以来,李磊同志收案205起,审结145起,所办理案件无一起错案和超审限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