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群众观点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1-08-23 15:35:12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路线之一,也是多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在新形势下,最高院组织的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说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已经在全国法院系统蔚然成风。参与到群众观点大讨论后,让人不禁以一种反向的思维来思考群众路线的真正意义。

    每天早上在上班途中,乘坐公交车或驾驶私家车的我们,此时的身份是一名人民群众,因为大家都要按照社会的规则生活,如果不购票公交车司机不会让乘车,如果不按照交通规则行驶,交警同志会开具罚单。到了办公室,换上法院制服,佩带上国徽,此时我们的身份是一名干部,用职业划分的称呼,又被称做“国家司法工作人员”。面对着当事人审理案件,坐在庄严的国徽下,此时已经实现了身份的转化,不能再被称谓为人民群众。按照党的要求,作为法官行使的是人民赋予的权力,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火热进行的时候,晚饭后散步在街上,又不折不扣地变成了一名标准的人民群众。法官本身就是一名人民群众,而所有的党员干部也是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来讨论群众观点,似乎陷入了一种悖论。后来又重新穿上制服,坐在幽静的办公室讨论群众观点时,推开窗户,看到烈日下叫卖水果的小贩,对群众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群众观点是一种政治态度,也是对党员干部工作方法的要求,虽然平时的生活中,法官也是一名人民群众,在许多生活细节中,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管理。但是在工作中,因为行使职权的要素,我们就是一名国家司法工作者,相对于人民群众来讲,就要用群众观点来处理问题和工作。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对群众观点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一方面在工作中,法官要坚守好自己的本职,积极化解大量矛盾纠纷,做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要发挥能动司法的作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另一方面在生活中,法官虽然是一名普通的群众,要接受社会规则的规制,但是所具有的干部身份也不能因此而忽略,在所有普通群众中,党员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面对问题和困难走在最前列,遇到违法行为积极进行制止,听到不良言论加以正确引导。群众观点是一种意识形态,只有自觉地融入到生活观念中,它才会指挥我们的行为方式。

    利用反向思维思考群众观点,克服了不正确的认识,使群众观点的认识更加深刻。群众观点对于新时代的法官,不应仅仅局限于工作之中,也不应该拘束在行使职权之时,它应当融入法官的血液和灵魂,无时无刻都在指引着我们的行为方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