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行政机关作出的答复是否具有可诉性

发布时间:2004-02-17 09:58:04


编辑同志:

    行政机关作出的答复是否具有可诉性?

                                                           李铭

李铭同志:

    行政答复的产生多数是由于当事人就某一个具体问题向行政机关进行反映,希望得到解决,有些行政机关接到反映后,作出了一种书面形式的文字说明即行政答复.实践中行政答复的内容又具有多样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有的行政答复只是对当事人的一般咨询问题给予的告知;2.有的是针对当事人信访的问题,行政机关以书面形式作出的解释说明;3.行政机关针对当事人的申请对原行政行为作出的复审答复意见;4.是针对当事人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某个行为作出的答复.这种情况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常见,比较突出的是当事人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履行义务,行政机关针对当事人的这种申请作出的不予受理的答复或作出处分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行政答复。

    行政答复是否可诉,关键要看上述答复是否具备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提起诉讼.这里的行政行为是指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益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据此我们可以判断:1.上述第1.第2种类型的答复因不实际影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就其性质而言不具有可诉性.2.第3种类型的答复即行政机关的复审答复意见,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行政机关经复审作出了维持原行政行为的答复意见,那么因该答复没有创设新的法律关系,仅是加强了原权利义务关系,那么该答复行为不可诉;另一种情况是行政机关经复审撤销或变更了原行政行为,那么该答复行为就意味着新的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3.对于第4种类型的行政答复即行政机关针对当事人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作出了答复,因该答复具备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答复的理由和结果直接涉及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显然是可诉的。

                                                                    

                                             二七区人民法院      张红

    责编/小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