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8个月的反复修改,《广州市关于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工作措施》(下简称“治堵方案”)昨日公布。广州市交委副主任黄少新在昨日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出台的治堵方案共包括了30条措施,将力求实现中心城区干道车速保持时速不低于25公里的目标。
纵观昨日公布的方案,此前大众关注的“限制私家车上牌”、“征收拥堵费”、“单双号限行”等措施并未出现。与今年1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方案最显著的变化在于:“2015年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的表述不见了踪影。在今年1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曾提出“到2015年,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新增公务用车。”但在昨日公布的方案里,这段话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公务用车配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这一笼统的说法。针对最终公布的治堵方案中未再提及限制新增公务车,有广州市政协委员表示失望。那么,政府部门为何不敢将“限公车”写入方案呐?公众的意见如何呐?
议论一:限制公车的意见被删除是政策性倒退
如果说是公车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唯一原因,那确实是有些夸大了,但是如果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过程中不对公车加以限制,不敢拿出人民群众关心的政策或制度,那么治堵也将会遥遥无期。作为城市中的一员,笔者对交通堵塞问题深有感触。
因为近几年来,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了关系民生和城市发展的大问题,各地政府也都在想尽办法来整治,比如“限制私家车、征收拥堵费”等等措施,可以说各地政府在治堵方面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无一例外的是,在治堵的过程中,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对公车的购买和使用的限制,特别是这次广州的“治堵方案”在历经近8个月的反复修改后,最终方案中竟然删除了限制公车的全部表述,这不能不说是政策性倒退,这样的倒退公众是无法接受的,也是无法理解的。
议论二:滥配公务车和滥用公务车都是私心在作怪
滥配公务车和滥用公务车的单位和人员名义上说是工作需要,其实是私心作怪,是千方百计揩公家和大众的油,是贪占纳税人税款的表现。按有些人说,现在条件好啦,有关领导配台车,有关公务员用用公车无所谓、可以理解。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全国这么大,公务人员这么多,如果都有这种思想,那会造成多么大的损失?战争年代,毛主席等老一辈领袖们迈腿庹步,征战南北,骑匹马就感到奢侈了,可是,照样打下了江山,取得了革命胜利。那么,现在的公务员吃得饱、穿得暖,在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就必须开公车才能去工作吗?说白了,这种思想和做法就是贪占便宜,就是懒惰,就是损害社会和人民的利益。
议论三:公务用车应抬高级别和明确使用范围
在我国,公务用车一律取消也不现实。因为公务毕竟有大有小、有重有轻、有急有缓和有重要与不重要之分,有时遇到大的、重的、急的和重要的不用公务车还真的不行。比如,远离省政府的市长半夜要到省里参加紧急会议或出差;司法机关要突然追逃和堵截罪犯;公务人员要立即抢险救灾等,这些都离不开公务车。问题是,现在的公务车太多太滥,具体反映在使用人级别不分上和管理不严、范围不明确上。
据悉香港17万公务员之中,仅有不到40人配备有专车,而内地呐,平均5个公务员、甚至更少就有一辆。内地之所以公务用车多,就是没有严格制度或有制度不执行造成的。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副部长级以上的干部才有资格配用专车。可是,现实中,科级干部、股级干部,甚至有的有名无实和所谓的专职人员都要配专车。在用车范围上,由于制度不严,什么大事小事都要出车,有的人本来就不够配车资格,可是用公车时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再短的距离都要开车。这岂能减少浪费和堵车现象呐?
议论四:国外公车改革的做法可以借鉴
公车数量太多、使用太滥的情形由来已久,民众早已不堪其扰。尽管有关部门对于真实的公车数量往往掩掩盖盖,或者只是以最窄的口径统计,但是,公众依然能够通过那些闪烁其词的“信息公开”中,略感知到一些实情。以广州市为例,据媒体报道,保守估计目前该市的公务车数量应接近20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80万辆)的11%。大量的公车上路,不仅容易引起公众对其是否私用的猜想,也必然加剧道路的拥堵,而与其比邻的香港,其公务车占机动车总量的比例还不到1%。
其实在韩国也曾经有着与中国公车为患类似的情况。曾经1000多万人口的韩国首尔,市政府连各课室(处级)都配备公车。为解决“行车难和停车难”问题,市政府以身作则,下决心进行公车改革,公车数量减少到47辆,其中给行政长官配备的“官车”仅有4辆:市长1辆,3位副市长各一辆。在完成一天的公务后,“官车”必须返回市政府并登记就位,绝不许任何人私用。如果没有紧要公务的话,市长也经常乘地铁上班。其实在很多国家市长、州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议论五:公务用车减少不会影响公务员的工作
也许有人会说,公务用车减少了,公务员们的工作会不会受影响呢?当然不会。一个现成的例子可以说明问题。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北京市将49万余辆公车入库封存,却并未见到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效率受到严重影响的报道。可见,减少公车对公务的影响并不大,只要我们的官员们,拿出改革公车的勇气,公车即使不能减少到像首尔那样,那也一定比现在少得多,北京及其他很多大城市的交通状况也一定比现在好得多。
议论六:限制公务用车是政府解决交通拥堵的首先方案
要解决交通拥堵就必须把限制政府公务用车数量作为一个优先问题来解决。笔者赞成用较为激进的方案,即除了必要的保留,应当逐步并尽快地取消公车。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将给公众一个清晰的信号,就是政府将与市民一起,平等地面对交通拥堵困境,并下决心解决。如果像现在这样,在公车问题上,政府宁愿背着沉重的财政包袱和内部监管包袱不肯放下的话,必定投鼠忌器、财力不济、找不到政策工具,同时严重缺乏公信力,最终导致政府的治堵方案变成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