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用心良苦两相劝 真情化解执行难

  发布时间:2011-07-05 16:41:05



    外地来郑人员彭某在陈某的工厂做工时受伤,致右手终身残疾。彭某向管城法院就陈某雇员受害赔偿一案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授案后从实际出发,安抚当事人情绪与调解工作并举,7月5日,被执行人陈某一次性履行赔偿款17万元。彭某妻子从执行人员王林山手中接过救命钱时,开心的笑了。

    彭某于09年10月份经人介绍进入陈某开办的塑料管加工厂做粉碎工。12月末,彭某正在从搅拌机里掏料时,有工人不慎推开了电闸,随即,彭某的右手严重受伤,而后被鉴定为四级伤残,终身残疾。因陈某怠于赔偿,彭某向法院提起雇员受害赔偿诉讼。10年9月21日,法院判决陈某向彭某赔付各项费用共计25万元。今年3月21日,彭某向管城法院申请对陈某进行强制执行,要求陈某履行判决结果。

    管城法院执行局执行员王林山受理该案后,从实际出发,仔细阅卷,多方调查后得知,被执行人陈某是江苏人,在本地开办的塑料加工厂是在无证经营,经营状况不好,确已负债累累。考虑到陈某实际经营状况和其自身流动性较强,执行员王林山意识到如果仅对本案采取普通的强制措施难以达到执行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法院的判决可能变成一纸“白条”。而申请人彭某这厢,正值40岁壮年的他上有老母下有妻儿,原本靠的是加工厂每月1400元的工资负担全家开销,而如今自己右手终身残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彭某及家属情绪波动较大。这些都看到了王林山的眼里,他决定努力寻找案件突破口,争取最大程度的化解矛盾,案结事了。

    安抚彭家人的情绪便是当务之急。执行员王林山反复多次与彭家人进行沟通,细致的讲解案件的实际情况,在获得彭某的理解的同时也获得良好沟通的基础,信任感也悄然构筑起来,彭家的情绪逐渐平息了下来。这厢,王林山也没有放松对被执行人陈某的工作,连续找到陈某及其家属进行释法析理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获得了陈某的配合。至此,案件调解工作也正式开始了。这之后的工作得益于前期的努力,进行的较为顺利,当事人打成了一次性赔付17万元的结果。7月5日这天,申请人彭某的妻子在管城法院执行局大厅一次性领到了执结款17万元,此刻,她开心的笑了,连声说着:“谢谢!谢谢你们!”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