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出租车内强暴少女“的哥” 眼见不救为何被判刑

  发布时间:2011-05-23 16:28:52


    据新华社电,因任凭15岁少女出租车内遭强暴时喊“救救我!”“救救我!”,但在浙江温州开出租车的李文凯却选择了漠视和纵容,被称为“冷漠的哥”。5月20日,温州市鹿城区法院对“见危不救”的出租车司机李文凯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那么,怎样看待出租车司机李文凯的行为呐?

    一:不懂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很容易陷入犯罪泥潭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上述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唯物主义认为,道德不是人们固有的“善良意志”,而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物质条件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区别于其它意识形式的特殊本质和规定性,从而使道德成为凭借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来把握现实世界的“实践精神”。而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

    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行为规范,其内容是互相渗透的。二者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上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社会秩序安定,人际关系和谐,生产力发展,人们生活幸福。但是,二者又有如下区别:

    一是产生的条件和发展归宿不同。道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同步形成,它的归宿,也就是它发展到的底线是形成法律。而法律则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且归宿是阶级的消亡;二是表现形式不同。道德的内容主要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而法律是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三是执行的手段不同。道德主要靠人们的修养和道德信念来维护。而法律则主要是靠全体公民自觉遵守来执行,同时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四是体系结构不同。道德在体系结构上不严谨,表现形式上较分散,比如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等。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五是制裁的方式不同。不良道德行为的后果,只能靠思想和舆论来谴责,是一种“软约束”。而违法犯罪的后果要按明确的规定来处罚,是一种硬性制裁。

    懂得道德和法律,以及懂得二者的关系很重要。因为只有知道丑与恶的道德内容,知道道德底线紧紧与硬性规定的法律相连,才能注重和制控自己的行为,避免走上犯罪道路。本案司机李文凯如果思想中有上述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不至于走到如今的地步。

    二:明知犯罪而不制止属于共犯行为,

    本案司机李文凯虽然没有实施强奸妇女的事实,但却以胁从犯被减轻判处其有期徒刑2年,理由是,人民法院依照共同犯罪来对其处罚的。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包括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四类。主犯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人。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教唆犯是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共同犯罪形式有多种多样:比如分担的共同实行行为;并进的共同实行行为;先行的共同实行行为;共谋的共同实行行为和承继的共同实行行为等。本案的司机就是以承继的共同实行行为犯罪的,亦即“承继共犯”。 “承继共犯”是指“他人犯罪过程中而加入”为形式的共同犯罪。即先行者已着手实施特定的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全部终了时,后行者明知该行为属于犯罪却仍参与,并单独或共同将剩下的犯罪行为完成的共同犯罪。承继共犯的成立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事先没有预谋;二是中途加入。结合本案,司机李文凯正是在行为人李文臣实施强奸过程中,通过被害人求救知道后却在犯罪人要挟下不实施救助,这种行为既是以没有预谋的不作为形式加入了强奸犯罪过程中,所以,符合“承继共犯”的构成要件,应当依照强奸共犯来处罚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