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说说“五一”那些事

  发布时间:2011-04-29 09:49:47


    又到“五一”国际劳动节,可以轻松享受假期带来的乐趣,或结伴出行,或户外采风,或在家中独处安享宁静。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让人们放松心情时候,似乎忽略了节日本身的纪念意义,现代人站在革命前辈的肩头上,在和平环境里张弛有度的从事生产生活。“五一”其实并非假期这么简单,至少还包含着权利斗争的内涵。

    1886年5月1日,美国35万工人为抵制超负荷的劳动集体大罢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要求八小时工作制,共同歌唱“八小时之歌”,“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厂,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穿过时间的隧道,仍能够想象现场气势的豪迈,这是一次无产者联系起来为权利而斗争的壮举,也是弱势群体汇集力量后与当局者的博弈。持续游行遭到政府无理的镇压,有八名倡导者受到了不公正审判,血的代价换来了工人运动的胜利。1889年在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从此“五一”就成了劳动人民的节日。

    权利是天赋的,权利的保障形式却是需要争取的,即使在鼓吹民主与法制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那些权利也并非天然的设计在国家制度之中,“五一”大罢工的意义就在于将天赋的人权给予了法律保障。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为权利而斗争》一书闻名于世,书中写道:“法跋涉的道路曾几度流血,到处可见惨遭蹂躏的权利,因为法是食吾子的撒旦,法只有靠摒除自己的过去,方得再生。”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五一”大罢工又包含着法哲学的道理。作为一名法律人,对“五一”那些事的思考,多少又赋予了法感情的意义。

    如同歌里所唱,我们可以闻闻花香了,我们也可以晒晒太阳了,这些本应有的权利,在当下是每一个人很自然的生活状态,但在历史的昨天却是一种难以祈求的渴望。权利斗争的结果最终归位于利益的平衡,同时也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资本家减缓了掠夺社会资源的速度,使得劳苦大众也有更多时间呼吸自然空气。人类思想形态总是伴随着历史事件发生而转变,我们即将在假期里投入大自然怀抱之际,目前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否应该引起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是否应当考虑改变一下休闲与放松的方式。那些需要纪念的事和这些需要做的事,都是有关“五一”假期的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