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视案件质量为审判人员的生命,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紧紧围绕执法办案第一要务,认真分析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审判经验,把握审判规律,探索创新审判管理,初步形成了以绩效考核为导向,以流程管理为平台,以上下互动为手段,以案件评查为保障的案件质量效率管理体系,实现法院审判科学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郑州两级法院先后涌现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省优秀法院及全国模范法官、全省劳动模范、全省优秀法官等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2009年全市法院的社会满意度94.8%,在全省地市法院中位居第3名。
2010年12月12日是星期天,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郑志军正埋头加班整理一起敲诈勒索上诉案件办案记录。
刘某被检察机关指控犯敲诈勒索罪被郑州一基层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被告人刘某上诉后,郑志军发现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明显不足。由于证据是定案的关键,为查清案件事实真相,他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不放过一点蛛丝痕迹,最终查明了事实真相,避免了一桩错案的发生。
“每一次开庭,我都感受到的是责任和使命,每一次宣判,我都发誓要让正气在这里弘扬。”郑志军说。
绩效管理 提升整体水平
当前,法院正承受着来自公众、案件及管理行政化的重重压力,现有的管理控制系统难以保证法院工作的高效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已成为提高法院工作绩效的基本保证。郑州中院在全市法院加强绩效管理,着力提升整体水平效果明显。
2009年全市法院信访案件总量同比下降65%,赴京非正常访案件同比下降48.6%;2010年上半年全市法院新发信访案件209件,同比下降32%,涉诉信访总量逐年下降。
2009年,全市基层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同比上升8.7%,2010年上半年,全市基层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87%,一审服判息诉率逐年提高。
2009年,全市法院民事案件调撤率达67%,同比提高16.9%,2010年上半年调撤率达70.5%,同比提高13%,调撤率提高逐年提高,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科学量化考核指标。郑州中院制定完善了《郑州全市基层法院绩效考评实施方案》、《郑州中院机关各部门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建立分类评判制度,将法院工作从3个方面、38个环节进行量化,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实行综合考评。
建立健全法官个人绩效考核机制,在鼓励提高结案率的基础上,强化对法官涉诉信访、调解、发还改判、超审限、违法违纪等10个方面的考核,并探索将审判职业技能、外部评价等因素纳入法官个人业绩档案,实现对法官工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调动法官办案的积极性,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实行划片分包管理。郑州中院把全市13个基层法院按照其工作量的大小,划分为3个片区,各片区每季度召开一次形势分析会,通报各项审判工作开展情况,各片区内法院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增强考核的合理性。
中院班子成员每人分包一个基层法院,不定期深入分包法院,实地进行监督指导,帮助解决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中院党组定期召开党组会讲评各片区工作,指出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促进基层法院各项工作开展。
---坚持通报排名。郑州中院建立了案件审理情况通报、绩效考评季度通报、案件质量评查通报、裁判文书定期评查通报和政务管理通报5项通报制度,每月对案件审结数、发还改判数、调解率等考评指标进行通报,并将庭长及法官办案数通报到个人。
每季度召开工作推进会,通报主要审判指标,组织先进单位介绍经验,落后单位现场表态,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强力推进全市法院整体工作开展。
年终排在后两名的单位和部门,对其主要领导进行警示谈话,连续两年考评位居末位、经考察确有问题的,对其主要负责同志进行调整。
---定期分析审判数据。郑州中院党组定期对全市法院审判工作相关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对受理案件的类型、数量等以文字和数据形式进行对比,分析案件数量及类型上出现的新情况。同时认真查找工作中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措施,改变某项工作落后的局面。
案件管理 提高办案质量
案件质量是人民法院取得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标志,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生命线。为了规范审判管理工作,保障案件审理公开、公正、有序、高效地进行,郑州中院加强案件管理,着力提高办案质量。2009年,基层法院上诉案件发还改判数同比下降18%,2010年上半年,上诉案件发还改判数同比下降45.3%,上诉案件发改数逐年下降。
---探索建立案例指导制度。郑州中院通过制定规范性审判指导文件,发布典型性案例等,着力解决裁判尺度不一、自由裁判范围任意、同案不同判等问题。
针对各基层法院对盗窃、贩毒、容留卖淫案件的量刑标准认识不统一,造成相似事实不同判决结果的情况,认真进行调研,召开专题研讨会,制定办案指导意见,平衡各基层法院量刑。
---建立案件发还改判讲评机制。针对案件发还、改判率高,涉诉信访问题突出等问题,郑州中院建立案件发还改判讲评机制,各业务庭庭长定期组织全庭人员对本庭审判质量效率指标数据进行解读,对发还改判案件进行点评,认真查找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研究对策,不断提高法官办案水平。
---强化涉诉信访考核。郑州中院规定涉诉信访考核分值占法官个人考核总分值的40%,视法官所办案件信访情况不同,分别扣除相应分值,并特别规定“法官因案件实体和程序出现问题造成当事人赴京上访并采取过激行为,后果严重的,主审法官扣40分,审判长扣30分,主管副庭长和庭长扣20分”,真正将涉诉上访责任与法官办案责任相联系起来,围绕上访查原因,围绕原因追责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
---加大案件评查力度。郑州中院规范评查方式,对常规案件,实行随机抽案、交叉互评的方式,对重点案件,实行先自查后统一评查的方式,并形成书面评查报告,对两级法院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同时,公开通报评查结果,对评查结果进行集中讲评,指出发现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截至目前,中院共下发评查通报15期,组织召开不同层次、不同范围讲评18次,收到良好效果。
在此基础上严格问责,对确需追究办案人员工作责任的,由评查问责办制作责任追究建议书,按照分级管理原则进行问责;对确认构成违法审判、执行的案件,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进一步查处。2009年以来,共追究办案责任19人(次)。
动态管理 提升办案效率
审判与执行工作的效率,是衡量司法是否公正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满意与否的重要关注点。郑州中院在现有司法资源十分有限、现有办案力量严重不足的现实状况下,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努力加快办案进度,坚决防止案件大量积压。2009年结案率为97.1%,同比提高6%;2010年前三季度结案率为82.9%,同比提高15.3%,积存案件同比下降49.1%,全市法院结案率逐年提高,实现了收结案平衡。
---强化案件流程管理。建立审判流程微机管理系统,完善《案件流程管理办法》,坚持随机分案,减少人为因素干扰。
对审判动态进行全面监控,真正发挥案件流程管理系统“提示、预警、催办”作用,提高案件审理效率。
强化均衡结案观念,抓好审限内结案率的考核,规定上半年的绩效考核成绩占全年的30%,实现月度、季度相对均衡结案,解决前松后紧、年底突击结案甚至停止收案的问题,形成审判、执行收结案动态平衡机制。
---建立超审限案件预警机制。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超审限问题,进一步健全案件审理监督约束机制,明确各类案件的审结时间要求,完善案件延期审理的逐级审批制度;对即将到期案件及时预警提醒,并每月对各业务庭超审限案件数进行通报,从根源上减少超审限案件的发生。
---严格实行结案归档制度。针对过去案件先报结后归档所出现的案件归档不及时、卷宗材料不规范、报结不统一等问题,严格实行归档报结制度,要求对已结案件在10天内全部归档,规范案件结案信息的管理,并坚持每周对应归档数量、已归档数量、未归档数量等进行通报,不能按时归档的,扣除各部门和法官相应的绩效考核分数,以确保档案的完整,结案统计数据的准确。
层级管理 构建保障机制
法院主要由法官组成,案件的审理与裁判要靠法官。构建审判保障机制,才能使法官真正做到独立办案,严明执法,郑州中院加强层级管理,着力构建审判保障机制,2009年郑州中院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实行全员管理,形成齐抓共管格局。郑州中院明确业务主管院长和中层干部对分管部门的管理责任,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部门人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
出台《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法院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加强对基层法院领导班子和队伍的协管,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各基层法院领导班子状况,对基层法院干部选拔任用情况进行监督。
加强对法官个人的日常监督,每日对法官的作风纪律进行考核,组织考核组对法官着装、考勤、庭审礼仪、作风纪律等情况进行检查,对法官违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并酌情扣除考核分值,督促法官自觉规范个人行为;每季度对干警的“德、能、勤、绩、廉”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在全院公布,作为晋升评先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广大法官工作积极性。
---强化上下互动,提升整体合力。郑州中院中院按照业务归口管理的原则,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促进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分析讲评会,相互通报工作动态,听取基层法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法院业务的监督指导。同时基层法院之间、基层法院与中院各部门之间,对审判业务、司法政务管理等法院各项工作开展互评、互议,及时发现问题,共同改进工作。
---坚持审判公开,实现阳光司法。对基层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案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廉政监督员、新闻媒体等参加旁听。实行裁判文书上网,加强对上网裁判文书检查、验收和把关,提高裁判文书上网率,确保上网裁判文书的质量。
---实施巡视制度,改进工作作风。成立巡视组,通过走访当地党政机关、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督办案件等方式,查找并帮助解决基层法院在审判、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帮助分析原因,解决困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基层整体工作质量。
“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是人民法院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法院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实践,促进司法公正高效,廉洁为民。”说起郑州中院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审判效能的实践,郑州中院院长王新生一脸笑意。
2010年,郑州中院书写出一份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审判效能的为民答卷。
延伸阅读:审判管理是人民法院通过组织、领导、指导、评价、监督、制约等方法,对审判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对司法过程进行严格规范,对审判质效进行科学考评,对司法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确保司法公正、廉洁、高效。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是人民法院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司法公正、廉洁、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法院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