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看“城管”擅卖红薯大爷脸的报道想到的

  发布时间:2010-11-19 10:19:19


    近日,河南商报报道了中牟县76岁的张会全夫妇为了给瘫痪的儿子凑些治病钱,两老驼着背,赶着小毛驴车走了8个小时来郑州卖红薯和菜,然而却被所谓的“城管”以占道经营擅脸痛打。为此一事引发百万网友关注。在暴力的反面却是市民和知情的群众纷纷购买老人的货物、向挨打老人捐款献爱心的行动。此事件被郑州市委、市政府得知后,立即责成相关部门对此事件进行调查,并已做出了对打人者予以辞退、被拘留、罚款,负有责任的相关领导被停职的处理。同时,市政府又据此制定出禁打小商小贩的规定。《见<河南商报>10日\15日报道》

    看了这篇报道后,使笔者感慨甚多。

    首先,各级领导应转变对待小商小贩占道经营的理念。城市里的小商小贩大致来自如下渠道:进城的农民、流动到城里的无业者、城市里的低保户、残疾人员等。这些人总体上是因生活所迫才走上此路的。所以,各级领导必须要理解、懂得这个人是要吃饭的道理,才能正确对待、处理好小商小贩占道经营的问题。最近,贵阳市领导对此认识的转变很有现实意义。该市市委书记李军说:“作为占道经营的摊贩,谁不想有个门面,有个固定摊位,安安稳稳、正正规规地做生意呢?但资金有限,条件有限,没有办法呀!小摊小贩占道经营,只是迫于生计,绝不是故意跟制度过不去。”这话说地多么恳切啊!如果各级领导都像李军书记这样认识小摊小贩占道经营的初衷,治理占道工作一定会有方,违法事件定会避免。

    其次,城市不能没有小摊小贩。小摊小贩应当是经济和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经营除了本身能获得一些生活所需外,是通过他们的辛苦,能给广大市民带来购物的便利条件,能使市民选到实用、便宜的物品。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自食其力的劳动,还可以减轻政府因救助他们的经济负担。因此,各级领导和社会各单位、特别是“城管”部门一定要对此有足够的认识,绝不可以治理和影响市容等理由来对待他们。

    第三,小商小贩很辛苦。俗话说:“饱汉子不知饥汉子饿”。“城管”人员和其他国家公务员因为都拿国家工资,都有固定收入,所以不缺吃穿,生活有着落。而没有固定收入的小摊小贩就不象他们了,一天不出摊,有可能影响着一家人的生存。再说,在工作条件上,小摊小贩又不能与有工作单位的工人相比,更不可与国家机关人员相比。工人和国家公务员一天8小时劳动,可小摊小贩大多不是没机会出摊劳动,就是每天要远远多于8个小时。一年四季,不管赤日炎炎,还是风雪冰冻,当有工作的人们下班后,小摊小贩仍在工作。每天早上4、5点钟,甚至更早,当大多数人们还在梦乡,赖着被窝不愿起床时,小摊小贩们已经生好炉子、做好热腾腾的早餐在等待着上班和上学的人儿了。笔者曾在大雪飞纷的凌晨5时左右碰到一个小贩出摊时,将不到两岁而没人照看的孩子放在儿车上,一手推着早餐车,一手拉着小儿车......想着幼儿在那么冷、那么早的天气里的那个情景,令我久久不能忘怀,感到小摊小贩们太艰辛,太不易了。   

    第四,占道经营只能疏导不可动武。贵阳市的经验可以借鉴。他们通过转变管理模式,把规范摊贩经营从“以堵为主”转变为“疏堵结合,先疏后堵”, 为摊贩保留生存空间,在美化城市形象的同时,兼顾到摊贩生存、百姓便利。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临时占道摊区将按“不影响市容市貌、不影响消防安全、不影响道路交通、不影响市民生活”的原则相对集中规范设置,为摊贩的经营提供了方便。这种对小摊小贩由“围追堵截”变“为摊贩服务”的理念值得推广。同时,也是给只会动武行凶的管理者一个启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