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提升区域品味 人人享有接近清洁的权利

-----金水区公共厕所建设的调查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0-11-19 10:06:29


    走在美丽的东区,高楼林立,交通四通八达,堤岸垂柳,繁华之景尽收眼底,外地朋友路过,无不惊叹郑州的发展。住在郑东,走在人行道旁,很多次,总有老人或青年问:附近哪里有厕所?所问之人,面露尴尬,实属无奈,我却更加无奈,因为附近方圆十几平方里就没有一座厕所,宾馆、饭店、商铺开业的还并不多,去何指向?!顺着龙腾盛世、盛世年华等小区人行道再一走,变电站旁、街角背里之处尿迹、人屎随处可见,也常见到出租车等汽车司机下车内急就在工地围墙下方便了之的,和高档社区环境严重不相称。作为金水区的人大代表,这些现象深深触动了我。我觉得这些不洁现象影响着金水区及东区的形象,我决定对金水区的厕所情况进行调查。

    一、金水区公共厕所的现状

    1、公厕数量还不能满足需要。

    根据郑州市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004-2020年),金水区市区共有公厕96座,服务面积50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公厕不到2座,低于国家标准,其中一类公厕50座,占本区公厕总数的52%,但是作为郑州市政治、经济、科研、文化、教育、金融、信息的中心地区,公厕数量不足,主要交通干道如金水路沿线公厕严重缺乏,景观河道数量更严重不足,象东风渠沿线只有6座公厕,给市民带来极大不便。

    2、分布不均。

    厕所建设一个很重要的依据是根据人口的密度进行建设,根据人口密度,城市公共厕所的平均设置密度按每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3-5座选取比较合理,但在金水区公共厕所在重要的地点分布还很不均衡,广场和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分布不够,车站、、展览馆、风景名胜游览区,公园、市场、大型停车场、体育场附近及其它公共场所的设置参差不齐,东区方圆几十里就没一个公厕。

    3、公厕不免费,有些新型环保公厕被挪作他用,甚至是闲置。

不久前金水区建立了生态移动公厕建设,但很多并没有发挥其作用,要么锁着闲置,要么被人用作他图,金水路与未来路那座高科技公厕成了摆设,投入使用的公厕目并不免费,收费五毛还带卖手纸。

    4、导向标识不完善

    绝大多数都没有公共厕所的导向标志,厕所标志不统一,英文翻译不合理,有的翻成wc,如果是外国游客无法顺利找到厕所,也有些公共厕所入口处用图形代替文字介绍,容易造成误解。

    5、配套设施不完善,卫生状况堪忧

绝大多数公共厕所里除便池外只配一个简单的洗手池,没有卫生纸摆放,便池还有简易旱厕式的,卫生条件奇差,马桶式的很多也老旧,地面脏、便池坐垫脏、便池不能及时清理最为普遍。另外无障碍厕所以及儿童专用厕所配备很少,更是缺少人性化设计。

    6、厕所坑位男女比例不合适,女性如厕等待时间长

    在厕所问题上,绝大部分厕所都体现了男女平等,男女厕同等大小,甚至男厕位多余女厕位的现实存在,但由于生理上的差异,女性如厕需要的时间较长,男女坑位比例失调,实际“男厕所大得能开会,女厕所小得要排队”,女士上厕所排队的情况很常见。

    7、厕所标志不规范

    一是普遍错误使用公共图形符号和错误使用符号的安全色,如:“洗手间”三字用红色,而红色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中表示禁止;二是有的标志不易识别,如:用烟斗、礼帽代表男洗手间,高跟鞋代表女洗手间等;三是不少公共标志只有中文标志,没有符号和英文标志;四是多数公共场所只设置了提示标志,但没有设置导向标志,有的标志字小,加上灯光暗等因素,根本辨别不清楚。

    二、建议

    小厕所,大问题。据世界厕所组织统计,每人每天约上厕所6—8次,人生大约有两年时间耗费在厕所里。公厕的好坏自然对健康有很大影响。厕所关乎健康,更关乎环境。金水区要想打造首善之区,必须提升区域品味,加强公厕建设,提供高品质人性化公共服务,为此,我有如下建议。              

    1、准确定位,把厕所建设上升到人权角度。

    公共厕所作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设施,是任何地方必备的特殊公共设施,必须在城市发展及其规划中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完善。试想当一个外出人员或游客在繁华路段、临街地方突然“内急”而找不到公厕,那会是何等尴尬,会对这个城市产生什么印象。公厕的建设与管理是政府公共事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国计民生,其设施档次、保洁质量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文明生活方式以及公民素质。公共厕所早已不单是人类生理代谢的简陋而随意的场所,而是兼有卫生管理、休息乃至审美、商业、文化等多种功能。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清洁,是人的基本权利,标志着城市甚至是国家文明的程度。“以人为本”,搞好厕所,就是维护人权的最生动体现。

    2、合理规划

    我国1990年4月1日实施的《城市规划法》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了基于生活便利性的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并从制度上强制性保证其用地和实施应不受侵占或变更。公共厕所作为重要的市政环卫公共设施应严格按此法规进行规划控制。1994年2月1日施行的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中将市政公用设施列入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的范畴,对公共厕所的布局规划也做了相应的规定。

    公共厕所规划的原则,我认为,应将“合理布局、附建为主、寻找方便”相结合,除此以外,还应遵循以下要求:1、公厕应尽量设置在道路旁、交通枢纽处、以及商业网点处;2、作为对公共厕所的补充,大型商场,餐饮娱乐场所等内部按照相关标准设置供顾客使用的厕所,鼓励单位厕所向社会开放(这部分厕所不在本规划公共厕所范围内);3、独立式公厕与附建式公厕相结合,合理布局,但应尽可能发展附建式公厕,尤其在车站、码头、集市等公建场所。

一个处处为民提供便利、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城市才是真正美的城市。而要建设一个真正美丽的城市就必须从类似于公共厕所规划等一类“小事”做起,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做起,这些都贯穿了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的各个方面。公共厕所的建设如果没有规划的指引,对公厕建设而言将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

    公共厕所规划的目标就是要达到:在人们适当地时间内,便捷地找到公厕。不但要恢复因旧城改造或拆迁而消失的公厕,而且在闹市区也要不惜黄金地段多为市民方便着想,还要充分考虑到老人、儿童及残疾人等都能无障碍、方便地进入厕所。

    3、厕所设施要体现人性化设计

    公共厕所的环境以及一切配备设施都以人为中心,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基础上,也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甚至对于艺术的需求。厕所内若有音乐、书画、香炉甚至沙发、书刊,那它的功能已经不只是现在这样,更是人们休息、放松的地方,厕所就会真正的成为休息室了。

    笔者查了国外的资料,在国外公共厕所还有供带小孩妈妈使用的公厕专用设施以及化妆间、更衣室等。在厕所专门的位置设置了为婴儿换尿布的折叠台子。折叠台子看上去是一张贴在墙上的折叠板,将它拉开便是一张供小孩躺在上面的小台子,台子呈槽状,两面高,中间凹下去,台子两边设计安装了两根保护用的安全带,孩子躺在里面不易掉下来。家长就可以将宝宝放在上面放心地换尿布。 设计之周到让人叹服。这些人性化、先进的科技技术值得我们借鉴。

    4、公共厕所维护与管理并重。建了就要好好维护,公共厕所的维护与管理主要是政府出资出力,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发展无人管理的自动厕所,自动感应冲洗装置更应该在更多的公共厕所中得到应用。

    5、对民众也要进行如厕文明教育

开展各种形式提高市民素质,做到如厕文明,善待、维护我们的各项城市公共卫生设施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