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9月1日起到现在,呼吁多年的手机实名制已经施行了两个多月了,可是我们尴尬地看到,这项制度的推行并不顺利,在不少地方形同虚设。本来手机实名制可对手机卡使用者追根溯源,这对目前愈演愈烈的垃圾短信甚至是短信诈骗将起到有力遏制。然而,手机实名制也引起了人们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移动运营商掌握了数以亿计的用户信息之后,谁来负责用户信息的保密性?这可能是手机实名制几乎成为一纸空文的重要症结所在。那么,该如何解决消费者的担忧,使之放心地实名接受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呢?
首先,国家应加快保护个人隐私的立法工作。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保护个人隐私的专项法律。在宪法、合同法、商业银行法中,仅有一些保护个人信息的原则性条款,这些规定过于宽泛,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缺乏震慑力和约束力。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人民群众的个人隐私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其次,相关部门的管理要跟上。为保护用户隐私的绝对安全,电信部门要加强自身管理,工信部在推行手机实名制的同时应制定个人信息的保密措施,出台切实可行的保密制度和相关工作标准并监督移动运营商严格执行。
最后,个人隐私的安全其实最需要每一个人自己的精心维护。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类似身份信息这样的个人隐私的泄露有很多种渠道,移动运营商渠道只是其中之一,其他例如各类中介、银行甚至商家会员等渠道收集到的用户隐私也有可能泄露,所以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信息安全,大可不必为手机实名制过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