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快乐畅想 诗意生活

----读刘瑜《送你一颗子弹》

  发布时间:2010-10-26 15:40:38


    《送你一颗子弹》是在返回山西老家送别外公的动车上、折转上海探望女儿的飞机上读完的,读时心境在面对生与死的悲喜两重奏的边缘游走,虽颇多世事无常、人生无奈的感慨,但却偏偏又有一种细若游丝的激荡往复于胸臆,让自己不得不跟随着一个政治学博士的文字开始走一遭“审视人生”的苏格拉底之旅。

刘瑜在《后记》中说自己是在一种焦虑的状态下完成这些文字的,虽然健忘,但好在有“强迫症式”的“文字不是记录生活的方式,而是体验生活的方式”的习惯,所以,无论是在资本主义的“前沿阵地”感受与时俱进的“没落腐朽”,还是返回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享受改革开放的“鲜花硕果”;无论是在异国他乡亲历衣食住行的“琐碎”,还是在母亲怀抱体味吃喝玩乐的“奢侈”……你都会在被她自嘲自讽自谑自叹“论他人即地狱”、“论自己作为他人”、“论人生意义之不可知”、“论爱情之不可能”、“论社会之既不可知又不可能”的“无限悲观”文字里,不由自主地随其嬉皮笑脸的波,逐其死皮赖脸的流。

    生在这个变化得太快的时代里,刘瑜眼里心中的现实人生,不管与我/你的现实人生有多少细枝末节的迥异,但其最核心的、最实质的、最本能的东西却没有差别。所以,她希望她自己、以及她的读者,用“感受的丰富性、而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去判断“生活的质地”;用“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去观察“生活的色彩”。她的漫不经心,她的絮絮叨叨,她的小资八卦,她的特现实与超理想,她的有聊与无厘头,她的意识形态与生存状态,等等,都衍化成那颗用耐心作底火、用感受当弹头的子弹,在戳穿所有挂着这个主义羊头,买着那个思想狗肉的虚幻的同时,让你在他人、自我、人生、爱情和社会的不同层面里,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着着实实地品了一下那个透心儿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