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踏遍大山解民忧

——记荥阳法院崔庙法庭

  发布时间:2010-07-08 09:48:32




    一张农家简易饭桌上摆放着卷宗,审判长、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原告和被告围坐在一起。7月6日上午,河南省荥阳市崔庙中心人民法庭在架子沟村张老九家开庭。案件是一起人身伤害纠纷,附近上百名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旁听。

   法庭当庭宣判后,审判长和参加审理的人民陪审员对村民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就是非责任的认定划分,赔偿标准的确定等方面开展“判后释疑”。疑云顿消的双方当事人表示服判,被告当场履行了判决给付义务。

   这是荥阳市崔庙中心人民法庭今年在偏远山区的第13次开庭。

   距荥阳市区21公里的崔庙中心人民法庭成立于1999年,辖崔庙、刘河、环翠峪三个乡镇43个行政村11万余人口近200平方公里。这里三分之二的村属偏远山区,交通十分不便。为了方便群众打官司,多年来,崔庙法庭的法官们坚持每周下乡,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做好调解,及时化解纠纷。据庭长吴永青介绍,每年农忙时节,针对农村赡养、婚姻、人身损害赔偿等纠纷的被告方抵触情绪较大、不愿到法庭开庭的情况,法官们选择典型案件到当事人所在地巡回审理,进村入户组织调解,既确保了当事人不误农时,又扩大了案件的审判效果。由于工作突出,该庭庭长吴永青自2003年后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这些年来,崔庙法庭的调解撤诉率均保持在80%以上,没有一起案件发生矛盾激化。这里,法官善于调解、群众乐于调解。法官们还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区分调解法”,即区分当事人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区分时间、空间,在调解过程中把握时机,在当事人矛盾缓和时开展调解,视情况深入当事人家中甚至是田间地头调解;区分当事人身份,尊重当事人的习惯、习俗开展调解;区分案件调解的难易程度,对一些较难调解的案件,全庭法官共同调解,并邀请当事人的亲朋好友或村镇干部参与调解。

    3月28日,巡回法庭公开审理村民张某诉王某离婚案。王某因猜疑丈夫张某有外遇而长期吵闹,张某不堪忍受,起诉离婚。王某得知后跑回娘家,准备外出打工一走了之。法官巡回办案中了解到王某的娘家人比较通情达理且与张某关系较好,就带上张某到王的娘家现场开庭。在法官的劝说下,张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消除了双方的误会,两人心服口服,均表示要摒弃前嫌,重新和好。

    分水岭村原村民委员会未经村民代表同意便将该村1200亩荒山低价承包给了柳茂源等7户村民。该村本届村民委员会和大部分村民因此而多次上访。2008年4月,市镇两级政府成立专门调查组进驻分水岭村,仍未能平息上访,社会影响较大。后该村村民委员会诉至崔庙法庭,要求确认林场承包合同无效。立案后,法官积极开展调解工作,多次召集村民代表耐心协调,取得了村民代表的认可,稳定了村民的情绪,平息了上访。之后,法官们多次深入分水岭村,逐一了解村民的想法,引导双方进行沟通。同时,邀请人大、政府部门参与,做好明法析理工作。经过全庭法官的努力和各方力量的积极协调,2009年初,村民委员会和柳茂源等7户村民以提高承包价格的方式解决了纠纷。

    做好诉讼调解的同时,崔庙法庭还把指导人民调解视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法庭与辖区38个行政村的人民调解员建立了24小时联系制度,保证随时能与各村人民调解员进行沟通;坚持每年到辖区各乡镇举办人民调解员法律培训班,向人民调解员传授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11年来,法庭共举办人民调解培训班40期,培训人民调解员上千人次,发送法律书籍1000余册。法官还与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了互动调解制度,对辖区内一些有影响、较为典型的案件,法庭邀请人民调解员旁听,并参与调解。在法官的悉心指导下,人民调解员调处纠纷的能力不断提高,辖区40%的民间纠纷被村一级人民调解组织化解了,极大地减轻了法庭的工作压力。2008年,崔庙法庭被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全市法院系统“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针对所受理的案件大多数是民间纠纷,甚至是亲戚、家庭、家族之间的纠纷的特点,法官们从案件受理到宣判、送达裁判文书时,不是履行简单的法律手续,把裁判文书一送了事,而是一方面深入了解案件背后的信息,主动与当事人沟通,耐心听当事人陈述,从伦理道德、农村习俗和情与法的冲突做开导说明。另一方面十分注重搭建让当事人沟通的平台,让当事人赢官司赢得明明白白,输官司输得心服口服,真正做到息诉服判,案结事了。

    艰辛的付出得到了丰硕的回报。通过巧妙运用“案前解惑”、“判后释疑”,该庭连续三年诉讼案件调解率超过80%,调解案件自觉履行率超过70%。2007年至今,崔庙法庭审结案件930件,判决结案的59件中仅有7件上诉且无改判和发回重审,无一起涉法涉诉上访事件。

    登上环翠峪,走近崔庙人。树荫下,笔者无意在聊天人旁停留了片刻便听到老人们正在夸奖崔庙法庭又深入大山巡回为民排忧解难的事儿,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听后着实让人为大山里法官的无私奉献精神而感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