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并呈现出以下几点特征:一是犯罪类型多样化,涉及盗窃、抢劫、诈骗、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等。二是作案手段恶劣,青少年暴力犯罪逐渐增多,手段残忍,不计后果。三是犯罪低龄化,涉案人员中,12-16岁青少年所占比例较高。四是作案突发性强。青少年犯罪一般事先无明显的犯罪动机和明确的作案目标,往往因为贪念、激愤、外界影响等实施犯罪。
这种青少年犯罪率居高的结果让人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错。家庭关系的不和谐、父母对子女的监护不力、学校教育的缺失、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共同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
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预防、控制青少年犯罪,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共同行动起来,构筑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大网络。一是家庭方面。家是青少年成长的港湾,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父母应以身作则,注重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加大对孩子的监护力度,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引导、教育和纠正,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二是学校方面。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防线。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注重知识传授,还应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 三是社会方面。加大对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对侵害青少年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查处。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开展社会综合治理,纠正社会不良风气,及时处理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