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老百姓把她当成亲闺女的女法官 -------纪郑州高新区法院女法官梁珍

  发布时间:2010-03-17 11:06:27


   “ 我对当事人和案件有一种畏惧感,如果有一天,麻木了,不在意了,案件就真的要出错了。”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院  梁珍

    “我闺女想离婚,你们跟领导说说,还让梁法官审我们的案子吧,上次就是她审的,我们相信她。”这是2009年8月份的一天,一位拄着双拐的70多岁的老大爷,一进高新区中心法庭就哽咽着说了上述一番话。梁法官和书记员热情地接待了老人,耐心地给他讲解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后来我们了解到,老大爷姓宋,女儿在与女婿闹离婚,上一次案件就是梁法官主审的,虽然判决不准离婚,但老人和女儿对梁法官的印象十分好,这次还没立案就先来找梁法官,要求梁法官审理。还有一位老太太因为赡养费问题将女儿起诉到法院,案子已经结了一年多了,老太太还多次来到法庭,每次来都直接找梁珍,把她当成亲闺女,拉着她的手说心里话。梁珍说:“作为一名人民法官,百姓对我的信任,就是我最坚实的后盾和最大的动力。”

    靠实力考入法院

    梁珍,女,1979年出生,郑州大学法学院毕业,大学毕业后经过公务员招考考入了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她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经过几年的磨练,已经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毛丫头成长为高新区法院的业务骨干。进入法院后从书记员做起,梁珍认真做好送达、保全、记录等各项工作,从不叫苦叫累,大家有什么工作都喜欢交给她来做,对她是一万个放心。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院2003年刚成立,人员较少,办公条件有限,梁珍经常利用午休时间去送达、写判决、回访,每一个案件都反复斟酌,从未出过差错。从任命审判员开始,梁珍就调到派出法庭工作,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在高新区中心法庭的几年里,梁珍和当地百姓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给当地百姓了留下了十分完美的印象,当地老人把她当女儿一样看待。

    无私为民 廉洁办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梁珍在工作中,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守“五个严禁”的要求,廉洁奉公。有的代理人怀着试探的态度偷偷给梁珍塞钱塞物,甚至暗暗打听梁珍的住处,梁珍知道后先是耐心地向这些人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有些人认为她是故作姿态,她就巧妙地用“五个严禁”做“挡箭牌”。有的当事人硬塞给梁珍钱券等物品,梁珍每次都想方设法退还给他们。有的当事人偷偷地给她交手机费,她就自己出钱还给当事人。对于朴实的老百姓,她会耐性地给他们讲“五个严禁”的规定,恳请他们理解自己的工作。有些老百姓并不是求梁珍给办事,纯粹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感激或是出于对梁珍尊重,给她送一些当地特产或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小东西,甚至有一位老人亲手写了一幅字给她,梁珍不好抹老百姓的面子,当面收下,而后悄悄地通知他们的家人领走。

    化解矛盾 倾尽心血

    作为一名法官,尤其是一名女法官,梁珍崇尚包青天式的铁面无私,但是她更清楚,无私是指不徇私情,而不是对老百姓、当事人不讲情义,更不是冰冷的工作态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梁珍对待当事人态度的真实写照。基层的百姓,尤其是农村的百姓,大多对法律知之不多,梁珍总是耐心地跟他们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有时候讲了很多遍当事人还是不明白,她就用方言、打比方、拉家常等方式把法律规定讲解的深入浅出,直到当事人听明白为止。正是她这种贴近百姓,悉心服务的工作作风使得当事人都愿意听从她的意见,她手里的案件调撤率年年在院里名列前茅。在办理一件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时,涉及到原告几十位农民工工资问题,因农民工急需生活费和返程路费,又不懂法律,连续几天在法院围堵被告方人员,双方矛盾冲突激烈,在连续三天的时间里,梁珍一次次召集原、被告调解,讲法律,讲事实,顾不上喝水,顾不上吃饭。该案最终以被告支付原告工资,原告撤诉的方式结案,一场一触即发的矛盾就这样圆满地化解了。还有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原告在被告郑州某金属厂务打工期间受伤,但因原告年龄较小,且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懂法律,错失进行工伤认定和劳动仲裁的时间,在历时两年,经过行政程序和一次民事诉讼后,原告赔偿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该案原告重新起诉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原告经鉴定为六级伤残,为使原告得到救济,梁珍作为主审法官,多次组织原、被告双方面对面进行调解,并不厌其烦地打电话给双方当事人做工作,被告被梁珍的执着所感动,该案最终以调解结案,被告主动将赔偿款送到法院,原告满怀感激从梁珍手里接过了赔偿款。正是梁珍的真心付出,她主审的案子不但调解率高,而且即使判决结案的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并且真正做到了“让当事人即使对判决结果有意见,对法官个人也没意见”。

    敬畏心理赢得民心

    梁珍曾在院里的工作总结大会上说:“我对案件和对当事人有一种敬畏心理,并且,办理案件越多,这种心理就越强烈。其实,害怕不是坏事,如果有一天,麻木了、不害怕出问题了,工作出问题的几率可能就真的很高了。”正是这种敬畏心理,使得梁珍办每件案子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只要哪一天订的有开庭,前一天下班之前她一定会把案卷看了又看,嘱咐书记员做好准备,有时候睡到半夜想起第二天开庭准备得不充分就会爬起来把想到的问题记下来。开完庭她总是马上整理案卷,开始写审理报告,把能想到的问题和疑点都记下来,找合议庭的其他成员讨论。她的案件从来不往后拖,总是第一时间写出判决,及时发给当事人。因为她对老百姓有一种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她曾说过,“很多人可能一辈子就打一回官司,在案件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他们的心就一直悬着,说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一点都不过分”。正是这种敬畏心理和对百姓的同情心,让她主审的案子总是及时结案,及时给老百姓一个说法。

    兢兢业业  淡忘劳累

    公正廉洁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案件和当事人的敬畏心理,使得梁珍的结案数几乎年年全院第一,2007年荣立三等功,2008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09年在全院工作总结大会上作为先进代表做典型发言。组织和领导的肯定与奖励给了梁珍继续努力的动力,当事人和老百姓的理解和嘉奖更是梁珍不竭的力量源泉。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梁珍也经常受到当事人的嘉奖,那些嘉奖或许有时候就只有一句简单的谢谢,但是这一句谢谢,就是对梁珍工作的一种认可,对她敬业的一种认可。2008年12月25日,郭村村民任保安亲自为梁珍制作锦旗一面,“心系人民,公平执法”这金灿灿的八个大字正是一名老百姓对梁珍法官最朴实的评价,也是高新区百姓对梁珍最崇高的敬意。

    作为一名审判人员,梁珍也深深的知道,在工作中,她不是一个人。她经常对中心法庭的同事们给予她的支持和帮助深表感激。2008年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院搬到了郑东新区,距高新区中心法庭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去院里汇报案件、签字、盖章跑一趟半天甚至一天就过去了。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新区中心法庭的案件越来越多,梁珍不可能每个案子都去院里签字,庭里的其他同志都能够做到以大局为重,只要有人去院里办事,都不忘捎上梁珍的案子,对此梁珍非常欣慰。在这样融洽、温馨的工作氛围中,她淡忘了每天乘三个小时公交车的劳累和辛苦。为了提高整个法庭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梁珍还挤出时间给大家讲授民事诉讼法、劳动合同法、婚姻法、合同法等课程。而整个高新区中心法庭的干警们也以梁珍为榜样,紧紧围绕办好案这一中心,兢兢业业工作,高新区法庭形成了活泼、向上、踏实、好学的整体环境。

    梁珍经常以自己来自农村而自豪,以自己能为基层百姓排忧解难而骄傲,以老百姓像看待亲人一样看待自己而深感幸福。我们的人民法院需要梁珍这样的好法官,基层老百姓离不开梁珍这样的好女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