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节后上班第一天,两位70多岁的老人相互搀扶早早地来到河南省新郑法院梨河法庭,向法官诉说着自己的不幸。两位老人是新郑市梨河镇高庄村人,因儿媳嫌两位老人体弱多病,将两位老人赶出家门,老人只好住到一个窝棚里,饥寒交加,急需住院治疗。因他们的儿媳不让出医疗费,老人想寻求法律帮助。了解情况后,法庭即为老人办理了立案手续,并根据老人的申请,制定了先予执行裁定,当天就为老人执行回来1000元钱,解了燃眉之急。案件在短时间内进行了调解,老人的赡养、医疗、吃饭一并得到了解决。
今年来,该院把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与能动司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加强人民法庭涉农案件审判工作,想方设法不让群众为官司缠身,降低诉讼成本。该院通过电话立案、就地立案等方式,减少对偏远和行动不便的群众的诉累;在每个基层法庭设立“涉农”巡回法庭,在每个镇建立便民诉讼联系点,必要时就地开庭;进一步简化办案程序。对于能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尽最大可能适用简易程序。今年来,共适用简易审理案件85件,平均办案周期不到20天,较好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强化庭前准备工作,不让群众为官司缠身,要求案件承办人在庭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撰写庭审提纲,列出调查重点,提高庭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元月5日,在高建设诉高石柱、赵喜珍侵权纠纷一案中,原被告为前后院邻居,被告高石柱、赵喜珍夫妇多次阻挠原告建房,原告四处上访十一年也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开庭当天,由于准备充分,很快查明了事实,被告在辈分上是原告的爷爷奶奶,原告富起来后对被告多有不敬,让被告很是不满。通过调解,原告改变了态度,被告也不再较真了,最后双方和解,使这起上访十一年的疑难案件,仅用了十三天就调解结案。努力提高当调解率,鼓励法官控制好庭审节奏,敢于当庭认定证据,尽量调解,调解不了的及时判决,尽最大可能增加和谐因素。今年来,该院调撒结案114件,调撒率达81.6%,切实维护了新农村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