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决定境界,定位决定地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建筑工人一起在砌墙,有个过路人问其中一个工人:“师傅,您在干什么?”“砌墙。”问第二个人:“您在干什么呢?”“我在建造大楼。”问第三个人:“您在干什么?”“我在建设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五年后第一个工人仍旧是工人,第二个工人则成了建筑师;第三个工人成了房地产老板。
由此可见,不同的工作态度造就了不同的人生结果,把工作当工作干,就只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默守陈规,机械地被动地重复着简单劳动,就不会有突破、有创新;把工作当事业干,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自己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也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肯定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把工作当事业干,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就会充实、就会有成就感。
把工作当事业干是一种政治责任。作为国家司法的实践者,我们的工作就是党和人民的事业,担负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神圣使命,事业为上,工作第一。事业和工作,是人生存和奋斗的基本“平台”。要生存就要奋斗,要奋斗就得干事业,不干事业,就会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不干事,就会空虚、寂寞、无聊,精神颓废,萎靡不振;不干事业,就会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甚至无事生非。每位法院工作人员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承载着司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这也为法官展示才华、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搭建了一个平台。把工作当事业干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尊严是法官应有的职业道德。努力在工作岗位上锤炼自己、塑造自己、陶冶情操、完善自我,服务社会是一种政治责任。
把工作当事业干是一种人生境界。工作是什么?答案可能是多样的。有的人可能认为工作是一种出路,有的人可能认为工作是一种荣耀的资本,有的人也可能认为工作是公家的事、领导的事,所以遇到工作能躲就躲,能推就推等等。这些认识上的误差,肯定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法官要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端正对工作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得意不忘形,居安要思危,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平凡的工作岗位当作人生的平台,把每个案件都办成精品、办成铁案,以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以服务人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对自己最好的褒奖。
把工作当事业干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正在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事业选择你,让你工作,这是党和人民对你最大的信任。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只有干好的义务,没有干不好的权力。同时,干工作的过程,也是锻炼的过程、提高的过程、进步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在事业上锲而不舍,在工作上有所作为,在单位才能有立足之地,才能赢得领导的信任和同志们的敬重,自己才会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如果缺乏事业心、责任感,或者有了工作不认真对待,就会丧失自己应有的工作权利和社会地位,最后也必然会失去人生的真正价值,遭到事业的抛弃和人民的唾弃。
把工作当事业干是实现远大理想的重要途径。把工作当事业来干,工作就会有激情和业绩,你就会生活在人生成就带来的快乐之中。平凡孕育着伟大,细节决定事业的成败,把工作当事业干,我们的瑕疵法律文书就不会出现。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不甘寂寞、追求卓越的经历,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查看生产线上的石油桶罐是否焊接封好,每天装满石油的桶罐通过传送带输送到旋转台上,焊接剂从上面自动滴下来,沿着盖子滴转一周,然后下线入库。如此简单枯燥的工作,他干的却有声有色。经过反复观察,他发现每个罐子旋转一周,滴落的焊接剂是39滴。他想能否减少到38滴,不影响效果而又节约成本呢?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最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新机器虽然只是节省1滴焊接剂,但每年可为公司节约5亿美元开支,从此洛克菲勒逐步得到重用,最终获得巨大成功。相比石油大王当初的境遇,我们更有条件干出特色,做出亮点。诚然,把工作当事业干,干出特色,做出亮点,需要“强素质”,培养良好的素质修养,以坚不可摧的心理定力和高超的工作能力潜心工作;用行动贯彻决心,让工作实践出效果;用头脑执行决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求突破、求创新、求跨越、求业绩,我们理想的人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们要以过硬的工作求“名”,以骄人的成绩求“声”,以刚直不阿,执法如山,公正司法求“誉”,个人的“名”、“声”、“誉”,汇总起来,就是法官的形象,法院的形象。把工作当事业干,干出特色,做出亮点,实现法律效果的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和价值追求,这是与“强素质、兴业绩、树形象”一脉相承的,也是它的必然要求和具体化,唯如此,才能全面提高执行力,开创工作事业新局面。
责编/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