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游记》第八十三回载:取经路上,唐僧被白毛老鼠精摄进陷空岛无底洞,孙悟空在洞中寻找唐僧未果,却意外地发现了妖精供奉着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的牌位,得知作案的妖精是托塔天王的女儿、哪吒的妹妹,便到天庭状告托塔天王“父子不仁,故纵女氏成精害众”,请求将被告“行拘至案,收邪救师,明正其罪”。
玉帝让太白金星带孙悟空去传唤被告托塔天王,与之对质。托塔天王忘记了曾在下界收养义女的事情,以为是诬告,再加上以前的积怨,一气之下,就拿起绳索把孙悟空捆起来,还要砍死悟空,矛盾激发到极点。后托塔天王被哪吒提醒才想起300多年前收养女儿的事,又想缓和矛盾,但悟空因为先是师父被摄走,劳神费力,后又受了天王的人身折辱,自然不同意和解,要同托塔天王打官司。托塔天王请太白金星说和此事。太白金星抓住了悟空“时间紧迫”的软肋,劝他说若是告御状打官司将旷日持久,师父唐僧还在妖精洞中需要他搭救,“天上一日,下界就是一年”,到时“莫说成亲,若有个喜,也生了一个小和尚儿”,不免耽误了取经大事。太白金星亦庄亦谐、寥寥数语的“攻心战”,就让悟空回转了心意,不但对托塔天王既往不咎,还反过来向太白金星求教该如何处理此事。太白金星又出一策,要求天王迅速下界降妖,并诱导悟空撤诉,使得悟空大喜不已,最终成功调解了此案。
纵观这起纠纷的处理,在很多方面展现了调解工作的高超艺术。
其一,推行送达调,贯彻全程调解思想。孙悟空在天庭递上状纸后,玉帝让原告悟空和负责送达的太白金星一道前去送达诉状。太白金星在送达中因条件成熟,就适时展开了调解工作。因而,调解地点不是在天庭的大堂,而是在被告的家门口,调解时间不是两造争辩之时,而是在送达“诉状”的时候。这与当今司法中的全程调解思想如出一辙。
其二,努力控制局面,防止矛盾激化。当天王激怒攻心、失去理智,命人捆住悟空并要砍了悟空的头时,调解人太白金星一方面力劝天王息怒,说“李天王莫闯祸啊!我在御前同他领旨意来宣你的人”,另一方面劝悟空宁人息事,“你干事差了,御状可是轻易告的?你也不访的实,似这般乱弄,伤其性命,怎生是好?”极力控制局面,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为后续的调解提供了可能。
其三,以事实为依据,因人施策,情理并用。经哪吒提醒,查明李天王确实有一义女在下界为妖时,太白金星针对当事人的不同特点,进行调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李天王具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深明事理,调解人太白金星着重讲理讲法。一是析理,说:“古人云,万事从宽。你干事忒紧了些儿,就把他捆住,又要杀他。”二是辨法。“虽是恩女,不是亲女,却也晚亲义重,不拘怎生折辨,你也有个罪名。”让天王心服口服。对比较刁蛮但重感情、讲义气的原告悟空,太白金星则重在述情,以情感人。一是叙旧情,“你当年在花果山为怪,伏虎降龙,强消死籍,聚群妖大肆猖狂,上天欲要擒你,是老身力奏,降旨招安,把你宣上天堂,封你做弼马温。你吃了玉帝仙酒,后又招安,也是老身力奏,封你做齐天大圣……”二是晓大义。打官司告状时间长,你师父还在妖怪手中,坚持为一时之气争强好胜打官司,必然误了大事。
其四,重视调解的兑现,案结事了。当悟空和天王双方的矛盾平息之后,太白金星趁热打铁,督促李天王下界降妖,劝说悟空赶快撤诉,从而彻底化解这一矛盾纠纷。
信息来自《人民法院报》
责编/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