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再接再励 推动调解

  发布时间:2009-09-05 11:35:31


    7月15日,省法院召开了全省法院调解年活动电视电话会,谢德安副院长对今年开展调解年活动情况进行了总结,而后张立勇院长针对调解年活动以及我们人民法院所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后,我们及时召开了党组会,进行了研究、部署,认为我们郑州法院系统有必要召开一次调解年活动专题会议,从全省法院系统调解年活动进展情况来看,郑州法院的整体工作和省法院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法院之间,庭室之间,法庭之间,法官之间的调撤率也不平衡。思想不重视,成效不高,主要体现在涉法涉诉上访上,影响我们案件的质量。下面我就贯彻落实省法院调解年活动会议精神,搞好郑州法院系统的调解工作,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解决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问题。我们要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仅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要进一步理解,而且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避免教条办案、孤立办案、机械司法,那种坐堂办案,认为调解不是一种规范,调解非常麻烦,调解是“和稀泥”、“老好好”的思想认识一定要改变。我们的个别同志在调解过程中,走形式主义,简单化调解,也有极个别的同志甚至连形式也不走,以致于酿成当事人上访、闹访,涉法涉访事件居高不下,案结事不了。省高院之所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调解年活动,就是将审判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重大举措。我们的审判工作,要立足我们的国情,首先要考虑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全国各地也都纷纷开展调解工作,提高调解率,把调解规定为一种目标,是因为调解这种方式能解决好中国的现实问题,又符合中国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文化背景。单纯照搬西方的审理模式,使涉法涉诉越来越多,群众得到的只是一张空文。调解是一种文化,是更高水平的审判,是更高艺术的审判。很多问题上,群众都是为了争口气,面子问题,怕丢人,生活上、家族观念上,说到明处就行了。我们中国人讲究的就是不要把事情做绝了,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要用调解的方式了断是非,处置纠纷,化解矛盾。

    第二,作为人民法官,要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提高群众意识、增强群众感情、树立群众观念。怎么树立呢?要在调解中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有时候我们的判决可能是正确的,但群众的痛苦可能会增加。调解更需要群众工作能力,不能一判了之,这是一个政治态度问题,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也体现你的群众工作能力。能不能把群众工作做好,是衡量一个法官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做不好群众工作很容易把问题复杂化。会做群众工作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同时,作为一个法官必须是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首先必须是善良的人,不具备善良的人就不是高尚的人,不是高尚的人就成不了一名好法官,不是一名好法官,你所承办的案件质量就不会高,人民群众也不会欢迎你。

    第三,一把手要亲自抓,把调解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省法院电视电话会后我在院党组会上主动承担了郑州法院系统调解工作比较落后的责任,我平时抓得不够,调研的也少,既然认识到了,就要改正,就要认真抓。我们把调解年活动办公室设在中院民二庭,他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是这项工作不只是民二庭的事,是全市法院系统的事,我们的一些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没有将该项工作重视起来,影响了整体效果。下一步,我们要分析问题,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责任到人。首先是一把手要亲自抓,要把调解年活动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其他副职要分项负责。个别法院的领导对调解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致使本院的工作开展不顺利,调解率始终上不去。各院要按照省法院的要求认真找差距,分析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原因有哪些,对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要从主观上解决,属于客观方面的原因,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另外,院绩效办和院办公室要加强监督力度,要在调解办的基础上加强监督和督察。调解办已在每个月进行了通报,年末还要进行总结考核,考核情况纳入绩效考评的内容,作为衡量相关部门、各法官的审判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于思想认识不到位,调撤率低的单位,要给予通报批评。从本月开始,每个月的20日左右,要定期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地点就在该月调撤率排最后一名的那个法院。你的调撤率低,就让大家现场帮你查查问题出在哪里,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然后再找出对策来。今年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到年底也只有4个月的时间,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关键时刻,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和“赶上去”的使命感,集中精力把结案率和调解率搞上去。

    第四,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调解工作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对活动中较好的调解案例,好的经验、作法、措施要及时挖掘。把调解年活动的声势造出来,在社会上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使调解年活动让社会知晓,让人民群众认可。

    谢谢大家。

    责编/小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