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刘冰泉:开拓型的基层法院研究室主任

  发布时间:2009-05-20 16:36:59



    郑州高新区法院,是新成立刚刚几年的基层法院。然而,近几年来,该院高起点、严要求,带领全体干警一举夺得集体和个人各种先进荣誉多达一百余项。在这些荣誉里,除了院党组和院领导的功绩外,研究室主任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就是被干警们形象称为小旋风的刘冰泉。

    刘冰泉之所以被大家称为小旋风,是因为他个子虽不高,体形又较瘦,但干起工作来,走路如旋风,干劲如暴风,且从来不论时间,不计报酬,不知疲倦。在礼拜天,节假日同志们都休息了,可他如往常一样,几乎天天都在加班加点。当然,他加班的原因是因为他管的工作多不说,而且,又都是公认不好干的差当。屈指算算,他除了负责研究室全面工作外,还要负责宣传、文秘、调研和司法统计等多项任务。而这些工作还涉及到上通下达,组织勾通和全面协调的能力。都需要他认真去实践,认真去对待,哪一项处理的不好,打理不到都会影响全院在评比中的形象和名次。正是他把集体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高,所以,废寝忘食的工作已成为他的习惯。应当说,作为基层的研究室,任务需要给配备车辆,可是,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恰恰研究室是唯一没有配车辆的部门。为此,干警们经常看到刘冰泉挤公交车上下班,特别是节假日、礼拜天更是如此。

    2007年,是他调入研究室的第一年。由于他吃苦耐劳,经验丰富,使他带领的研究室、宣教科在该年度荣获了省、市法院系统调研、宣传、司法统计工作先进集体。表现出他的超群能力和不甘落后的气派。进入2008年度,刘冰泉认真贯彻党的宣传方针和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调动干警积极性,利用现代传媒优势,大力宣传该院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确保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而采取的司法便民、利民举措,宣传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法院管理体制改革而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宣传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一年来,他带领的高新区法院研究室在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河南日报、大河报以及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考核范围内媒体上发表各类稿件956篇,其中,他本人发表各类稿件136篇,编写的郑州高新区法院“实行调解忠告卡制度”、“推行缓刑预告书”两篇信息被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转发。

    同时,刘冰泉带领研究室配合工会积极开展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工作,整理出一百多份文件,实施了《全民健康计划纲要》,积极开展了“文明家庭”、“文明庭室”的评选和“争当优秀公务员”活动。制作规范统一的庭室标牌、禁烟标志、规范文明用语等,使办公环境净、洁、亮、美。经过全院干警的共同努力,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高新区法院实现了从市级、市级标兵到省级文明单位跨越式发展的创建历程。

   “敬业爱岗,从事宣传调研工作无怨无悔。”这是刘冰泉竞争上岗时的态度。正是他坚持这种态度,他的成长和进步在不断的提高。比如,他一年内起草各类综合材料多达200多篇,撰写的调研报告多次引起省市领导的关注。2008年11月27日,河南省高级法院院长张立勇,针对《河南日报》刊登的郑州高新区法院推出的《缓刑预告书》制度,作了高度评价:“郑州高新区法院发放《缓刑预告书》的做法很好,应在全省法院推广”。

    责编/小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