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丽之江(一)

  发布时间:2009-03-31 15:15:38


    用英语中的一句谚语“整洁近于美德”来形容丽江是再恰当不过了!细细品来,她像是从中世纪穿越时空来到现代文明的少女,穿着古朴气质典雅而又不失活力;她像是深藏于大宅之内的闺秀,暗自飘香耐人寻味却令人遐想;她更像是留恋人间千年的仙子,浪漫传奇充满神秘,总于明眸善睐中勾起你心灵深处那一丝梦回水乡的悠扬、绵长。

    国内的古镇我去过不少,江南桐乡的乌镇、西南成都的黄龙溪、青城山脚下的泰安,每一座古镇自有其美不胜收、耐人品味的特色,但总的来说,丽江是最美丽、最神秘、最圣洁和最令人难忘的。如果说乌镇是“晴耕雨读”的才子,黄龙溪是“安逸快乐”的公子,泰安是“小隐于青城”的居士,那么,丽江就是集乌镇之秀美、黄龙溪之安逸、泰安古镇之宁静的集合体,是一个你去了一次,还会再去第二次、第三次……的地方。

    乘坐大巴从“春城”昆明到“高原威尼斯”的丽江,一路走来,沿途的景色像一幅巨大的画卷在眼前缓缓舒展。这时,你是不忍心打一个盹儿的,跃入眼前的那一幅幅美景总是让你应接不暇,每一个走神都可能会错过一幅神来之笔的“泼彩”,使你感到惋惜。而整个路途之中,给人印象至深让人目瞪口呆的却要数大理至丽江的“唯美”。

    从大理古城出来,在洱海之滨,苍山耸立,清澈的天空映衬朵朵白云,举目苍山白雪皑皑,圣洁而又神秘;俯首洱海碧波万顷,微浪徐徐,乍明乍暗。停足伫立,融入这碧水蓝天的一色,享受那花香弥漫的空气,整个人儿顿觉逸兴遄飞,心旷神怡,恍入仙境。难怪久负盛名的蝴蝶泉边总会传来白族少男少女情意缠绵的歌声……

    过了苍山洱海,便进入了滇西北高原的丘陵地带,你若没有来过高原,一定会惊叹于这里的天空的透彻,一切是如此的纯净,白云仿佛就在手边,唾手可得却又让你不忍触碰。大巴车在平坦干净的道路上不急不缓地行驶,时而越丘陵之凹,时而攀山峰之巅,就像音符欢快地跳动在曲谱之上,总是让人有抑制不住的激动,想放声高唱。透过车窗,环顾四周,你竟发现那一座座小小的丘陵或是一片片小小的平原象被刻意而又精确地分割过,错落中尽显韵律,那些整齐的种着青稞的梯田更像是能工巧匠裁出的艺术品一般,井然有致又充满美感。而镶嵌在其中的或高大或精巧的纳西民居,无论崭新抑或古老,斗角重檐间无不透出入骨的精致。如果谁家的房子恰好就在路旁,那靠近路边的墙面一定会被主人精心的装扮:或是画上图画与四周的景色融为一体,或是像江南的园林一样镂空而建一扇精美小窗,让人总是忍不住好奇欲窥究竟。而这里的主人自也没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狭隘,倒似有意炫耀,总会在车行驶而过的一刹那,呈现给你一个个风格迥异、干净整洁、花香满径的小院。正如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至此,你已无法按捺内心的冲动,想要早些下车,好将自己快些融入这如画的风景了。

    丽江的古镇共分三部分:束河、白沙和大研。通常所说的丽江古镇仅指大研,知名度也最高。这三座古镇就像出自书香门第的三位姐妹:束河是大姊,古朴典雅,稳重安详,静静的坐落于山脚之下,流出的潺潺泉水惠泽着不远处的白沙和大研;白沙则是二姐,天资美丽却从不张扬,就算有足以独步天下的白沙壁画,她也是安静的坐落在束河与大研之间;而大研古镇则算是三姐妹中的小妹了,她模样乖巧,造型别致,虽外表古典,却喜于接受外界新鲜的事物,是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最完美的结合,也最受大家的宠爱。

    你若来到丽江,想要感受这座古老之城的魅力,是一定不能走马观花一看而过的。就像有位女作家说的:“每个人都会喜欢一座城市,就像一场恋爱。”小憩几日,静心品味,随意徜徉,才会逐渐融入到那如诗如画的景色里而渐生爱恋…

    丽江是位干净整洁的女子。如果初见一位女性,无论她芳龄几何,模样是否俊俏,若是衣着考究、仪表整洁,便先能博得几分好感。丽江的古镇便是这样,三姐妹虽各有千秋,却无一不是整洁的,入眼便知是出自书香门第。丽江在古代时名叫丽东,古城没有城墙,源于本地木姓世袭土司避筑城墙而使木字上框成“困”的忌讳,所以形成了如今以四方街为中心,辐射型的发展格局,从而使得整座古镇布局井然有序,精致而不凌乱,繁华而不庸俗。在古城的东边,玉泉水自黑龙潭涌出,沿街分流,走巷穿户,陪衬着面南背北的纳西古居,造就了古镇“户户朝阳,家家流水”的高原水城风貌,使得民居、街道依山傍水,顺山就势,古朴自然。漫步古镇,你会发现丽江的街道、庭院处处遍植花木,真不愧“丽郡从来喜植树,古城无户不养花”的美誉。

    说到了整洁,就不得不说丽江的路。丽江的路像一根根的血管,密密麻麻,蔓延到古城的每一个角落。繁密之中,形貌相似的纳西民居,往往让初来之人迷路,但这并不打紧,要么从路边做小生意的纳西老嬷嬷那里买上一张做工考究、牛皮纸制成的古城地图,然后按图寻路;或是干脆随着自己的感觉,沿着小路找那更为宽阔的路,最终都会走到古镇中心的四方街。事实上,大多在丽江迷路的人并不是因为错综的路,而是因为渐入了古城深处,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在丽江,无论是宽阔的商业街还是直接进到纳西民居院内的小径,都以丽江特产彩石板铺成,而溪流之上的石拱桥则为大块儿青石堆砌而成,小桥临波,曲径通幽,雨季不泥,旱季无尘,加上每晚古城会引水冲街,所以小城格外的干净整洁。听当地人说,明代时是当地的土司开挖了西河,利用西高于东的地势,人工控制活动石板,定时引西河水冲洗五花石铺成的街面,保持城市的清洁干净。到了清代,又开挖东河,把中河水东引入城。这样,三水入城,穿街过巷,与潭泉相连,形成密如蛛网的水系,布满全城,于是古城便有了“家家门前流活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的景观。古城内因有水而筑桥,因筑桥而成景。小小的古城,单孔、双孔、三孔及多孔桥共七十余座,大多由明代时纳西族木氏大土司从内地聘来的能工巧匠精心设计营造,不但具有观赏价值,也有很高的实用性。

    丽江是位动静皆宜的女子。如果你喜欢热闹,就来丽江吧,这是午夜之前的丽江!如果你喜欢宁静,也来丽江吧,那是深夜之后的丽江!丽江就能够这样,在动静之间,总是拿捏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则显聒噪,少一分则觉沉闷。在每晚的十二点左右,古城会打开人工控制的活动石板,冲洗街面,纳西人爱惜自己的城市就像爱惜自家的庭院一样,每晚的冲街更像是一种仪式,冲走了古城白天的喧哗和风尘,留下了那个最纯真的古城。这时的小城格外的安静,和白天的繁华喧闹简直判若两人。丽江的静是极富感染力的,因为那份安静能给人更多内心的宁静。冲街之后,你若仍无倦意,自可独自漫步在小城中。那时,历经八百年的古老小镇在月光的映衬下所散发出的悠然迷人气味,会让你醺然陶醉。在这样的安然中,你是不会寂寞的,不见还有那一对对在古树下窃窃私语的恋人,有那从酒吧里出来的刚在古镇结识的三五好友?相信他们也一定是被古镇的静所感染,所以才不由自主的放缓了行走的脚步,降低了说话的音调,在静谧中享受这天籁般的美丽!

    丽江是位充满神秘的女子。她的神秘不但来自于悠久的历史,更有多元的宗教与文化掺杂其中。其实,纳西人并不笃信某一种宗教。在今天的丽江,即使在年老的纳西人中也很难找到对某一宗教始终如一的虔诚信徒。也许正是纳西族多元宗教使丽江出现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有病有灾则什么都信,无病无痛则只祭祖先。在纳西族的发展历史上曾经信奉过佛教、喇嘛教、道教等,而作为纳西族当地的一种原始宗教—东巴教—则带有浓厚的精英色彩,正是这种精英色彩为丽江增添了几许神秘的味道。更为有趣的是,丽江的道观寺庙没有严格分类,往往是数教混合,如丽江古城北的北门坡建有道教的城隍庙和佛教的地藏菩萨庙,为一进两院的建筑结构。城隍庙塑有城隍塑像,院旁搭一木桥,称为奈何桥,而另一院则供奉地藏菩萨,人们进庙烧香、祈求安宁,往往是两院都要烧香,既供奉城隍又叩拜地藏。而在丽江白沙的琉璃殿,原来是供奉药师的庙宇,也是一进两院,现在则前院住和尚,后院住喇嘛,却也和谐相处。听本地人说,在丽江,佛寺改道观、道观住和尚的情况很是平常。如果是逢年过节到丽江,有幸能看到丽江的道士做道场就更幸运了。一个祭坛上供奉太上老君、释迦、观音、孔子等塑像,一溜儿的排开。附近百姓蜂涌而来,登山赶会,烧香求神,虽然玉皇和佛主不是一条路上的神灵,但是朝山的百姓却不分教派、不择亲疏,凡见神灵都跪拜烧香,和尚赶来念经,洞经会前来奏乐,有时候,基督教传教士也来凑热闹。也许正是丽江多元的宗教与文化,形成丽江纳西族务实的人生态度:重现世而轻来生,重此岸而轻彼岸。

    而作为纳西文化的另一个代表,纳西族的象形文字则带有浓厚的原生态色彩,纳西的文字约有2200多个,以一字象形一物,或一事,或一意,但与图画之惟妙惟肖求其美感不同,纳西文字是用简单抽象的笔画代表事、物、意的轮廓,更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既简单,又相互区别。(待续)

    责编/小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