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根据郑州市物价局、市政管理执法局的决定,自3月18日起,对出租车收费实行“时距并计”。具体为:由于交通拥堵原因造成出租车时速低于12公里的情况,除继续按照里程计费外,同时按照1.5元/5分钟的标准叠加计费,前5分钟不计费,5分钟后低速或怠速时间进行累积,每200秒时(3分20秒)计费一次1.0元。
这位负责人解释说,由于郑州市车流量日益增大,交通拥堵现象愈发严重,影响了出租车的正常运营。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市物价局和市政管理部门结合实际,广泛征求了出租车公司和司机的意见。
“这个决定还参照了周边城市的一些做法。”这位负责人解释说,2008年年底以来,河南省周边的南京、济南、青岛等城市先后实施了出租车“时距并计”收费方式,即当车辆行驶速度低于每小时12或10公里时,计时每满5分钟收取1元费用。
不少出租车司机高兴地表示:“实行‘时距并计’收费后,即便堵车也不担心赔钱了,毕竟计价是以时间来计算的。”
争议:堵塞成本该不该转嫁
“道路堵塞的成本不能直接转嫁到我们这些乘客身上。政府应通过减免相关税费的方式,来促使出租车司机正常营运。”郑州市民王先生表示,出租车实施“时距并计”计价收费方式后,他只能选择减少搭乘出租车的次数。“乘客要无限期地为堵车埋单,这不合理。而出租车司机以前为节省时间,能绕道就绕道,实施‘时距并计’计价收费可不是这样了。车子不走,计价器不停地蹦着数字,谁能受得了?” 郑州市民李女士坚决反对“时距并计”计价收费方式。
“计时收费如果没有个上限,就太让人心里没底了!”有市民建议,出租车在遭遇堵车时,计时收费该设个上限。比如,堵车时计价器开始计时收费后,计到6元或10元停止,或者根据堵车时间的长短设定不同的计时收费上限标准。“如果这样,一方面乘客不会担心费用过高,能明明白白消费,另一方面对出租车司机的正常营运也有好处。”持这种观点的市民认为。
“除了上下班高峰期,其他时段的出租车生意并不好。”也有出租车司机担心,“时距并计”计价收费方式实施后,市民乘坐出租车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对出租车生意有更大的影响。
对此,管理部门是否该思考一下,到底该怎样来平衡乘客和的哥的权益?(据媒体报道整理)
讨论意见
分析一:出租车“时距并计”后,有利于还是不利于出租车司机的收入。
笔者认为,出租车实行“时距并计”后,不利于出租车司机的收入。这其中的理由正像出租车司机王师傅所讲:“时距并计”看似提高了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但等到实施后,其收入估计会下降。因为以前遇到堵车,乘客愿意在车上等,“时距并计”实施后,再遇堵车乘客会选择下车,而司机非但收不到“堵车费”,而且,向前走又要空载一段路。在郑州公交专用车道、郑州地铁等将很快投入使用后,市民出行将越来越快捷,出租车“时距并计”无疑是将乘客推向公交、地铁,提高出租车的“空载率”。这样,还怎么对出租车有利呐?
分析二:郑州出租车实行“时距并计”会不会发生纠纷事件或扯皮现象?
笔者认为,当前郑州出租车实施“时距并计”肯定会出现不少纠纷扯皮现象。因为,原因是郑州市客运管理处对出租车的监督管理的硬性条件还缺乏。据了解,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在其他城市中实行“时距并计”的出租车,管理部门大都有GPS定位装置,可以全程监控出租车行驶路线,如果发现有故意绕路、或者低速行驶的情况,将对出租车司机严肃处罚。但郑州出租车还没有安装GPS定位装置。这样,如果遇到不守规矩的司机,对于其违规的情况不好收集证据,即使乘客向有关投诉,在查处时也很困难。而外地的人来郑州打出租车,更会怀疑计费表有问题或司机多收费而产生争执。使扯皮事件不时的发生”。
分析三:堵车现象究竟谁应埋单
关于出租车收费实行“时距并计”的问题,有关方面有个调查,以“时距并计”可以“完善出租车计价结构,将会解决拒载和抢行等问题”的支持率为25%,以“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会让打车族变成买车族,加大了城市负担等理由”的反对率占75%。这说明多数人不赞成“时距并计”。
笔者同样认为,出租车按“时距并计”收费让纳税人出钱不合适。因为,造成道路堵塞,行车困难的原因应该在政府方面。政府面对车辆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拥挤的状况,应当采取各种措施,积极进行道路设计、优化管理和调整方案,来疏通交通,或以其他贴补出租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应将导致交通拥堵的埋单转嫁给消费者。在有关部门问卷调查时,许多人发问:“堵车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责任,凭什么浪费了我们的时间,还要我们来埋单?”“这是把政府职能部门的无能和出租车的损失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所以,解决道路拥堵问题还是政府埋单比较合理。
分析四:出租车按“时距并计”收费应否通过听证会?
出租车运价调整关系到多方面的利益,所以,在制定运价调整方案时,政府有关部门有责任就为何调、如何调、调多少作出详细的说明,拿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否则,这种良苦用心得不到大众的理解。在调整价格时,政府有关部门理应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充分考虑出租车管理公司、司机、广大乘客之间的不同利益,找到恰当的平衡点,让各方面的风险、责任、回报更趋于合理。公众对出租车运价调整也有疑问:既然出租车行业实行政府定价,而价格与成本又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政府有关部门是否应当开个听证会,让专家和老百姓都发表一下意见,议议有关道理,让出租车运价构成和调整更加透明?
出租车价格调整,应当说是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涉及出租车这种带有一定公共性质行业的张价,要充分考虑更多人的利益,这也是公众要求为此召开听证会的原因。当前,人们就出租车按“时距并计”收费的问题,对出租车管理公司、出租车司机、广大乘客三者之间的权益和责任不对等感到不满。这种不满,正像有关议论、所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许多城市,出租车市场依然是一个通过限制准入而形成的“法定垄断”市场,在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尚未从出租车市场退出的情况下,公众期望管理部门在出台相关政策时,能公平地兼顾三方利益。
责编/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