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姚待献部长6.30讲话精神,受益非浅,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工作能力谈点体会:
作家丁玲女士曾经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由此联想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不屈不挠,抛头颅、撒热血,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次汶川地震中,危险时刻,险境绝地,共产党员挺身而出,践行党旗下的誓言,带头冲向了最危险地方,在大灾面前把生留给别人,舍身救人,舍生取义;共产党员第一时间树起了旗帜、第一现场组织援救,成为救助群众、团结群众的中流砥柱,证明了共产党员的在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优秀品质和对党对人民的绝对忠诚。至此,我们似乎能够体味出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所要表达的境界,也许此处引用并非恰当,这种热爱和忠诚,毫无疑问是信念的力量支撑的结果,是在一种坚定信念力量指引下产生的庄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然。
信念是人们精神的支柱和脊梁骨。人的一生如洪水奔流,在暗礁和岛屿间跌宕起伏,不时激起生命的浪花,表现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在困难面前和在多变的命运转换中能够保持“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怡然心态,达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的人生境界,需要一种充实的精神生活状态,可以说是胸怀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表现,这种信念是强烈的事业心的源泉,是保持旺盛的活力、不断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
当前,人民法院公正司法的政治氛围和制度环境越来越好,人民法院拥有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廉洁司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群众对司法满意度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司法的难度在不断加大。面对这种情况,可以认为,在不同的层面上我们同时肩负着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双重职责和使命,要顺利完成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一是要树立公正意识,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公正是人类司法活动追求的最高境界,作为一名人民的法官,应当将公平正义的意识贯穿于一切司法活动的始终。通过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将正义延伸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要树立廉洁意识,做到两袖清风、不辱使命。在中国历史上,从宋代的包拯到明朝的海瑞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清官文化的烙印,反映出百姓的清官情结。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事司法者的廉洁要求更高,英国哲学家、大法官培根的名言“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污染的是水源”也反映了同样的价值观。因此,要时时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线,在市场经济复杂并充斥多种诱惑的环境中抵的住诱惑、经受住考验;三是树立大局意识,牢记政治责任,以“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和法律至上”为指导,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为谁谋利的问题。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克服单纯司法和狭隘的就案办案的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司法工作健康发展;三是牢记宗旨意识,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内乡县衙名联道: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一名联道出了官民之间的鱼水之缘。郑板桥有诗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支—一叶总关情。”封建官吏体恤民情的情怀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党培养、人民养育多年的法官,为人民掌好权,多为人民办实事应当是第一要务,从职能上讲,法官实际上也是一名群众工作者,因此,要增强群众观念,虚心向群众学习,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与联系,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与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做为一名中青年干部,接受组织的培养教育多年,虽然取得了一些工作成绩,但个人修养和自身素质尚不能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可以说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离姚待献部长殷切期望的高素质干部应当具备: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任、言能达其意、书能成其文、绩能服其众等五个方面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有信心以昂扬向上、勇争一流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为党的司法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责编/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