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天平之光:铁面柔情女法官

——记河南省优秀法官刘文琳

  发布时间:2008-11-24 10:47:11


    刘文琳,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多年来,她勤奋敬业、秉公执法、廉洁为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个人二等功1次,多次被评为全市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被授予郑州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严打”整治斗争先进个人、郑州市“优秀青年卫士”、郑州市“遵守职业道德十佳标兵”、河南省优秀女法官、河南省优秀法官,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的先进事迹先后在《人民法院报》、《青年导报》、《郑州工作》上发表,2005年还以她为原型编排成小品分别在市法院和市妇联举办的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2008年5月份、7月份又先后参加省法院组织的全省法院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个人的巡回演讲报告团及郑州市委政法委组织的全省政法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个人事迹报告团。刘文琳总是说:“我在法院工作已经十几年了。我热爱法院工作,更热爱法官这一职业。工作中让我感悟到无论做什么,只要用我们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去做,去努力,就能得到社会认可,就会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此,我决心在法官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辛勤与责任去不断谱写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新篇章。”

                                                   母亲催着去开庭

    “正当我把全部精力放在案件审理上时,突然传来了母亲患重病的消息。我和母亲的感情非常深,一直想陪陪病中的她。但她不让我在工作上分心,总是催着我去开庭……”说起母亲,刘文琳充满了愧疚。

    2003年,刘文琳所在合议庭的一位同事怀孕生子。在人手少、任务重、审理期限短的情况下,刘文琳主动承担了合议庭大部分案件的审理工作,最多的时候同时办理18件一、二审案件。每天中午、晚上和双休日也成为刘文琳办案的时间,有时为节省时间就在办公室泡包方便面来充饥。

    2003年底,刘文琳的母亲突感腹部不适,经医院检查发现,其腹部有一肿瘤,医生告知需立即实施手术。为了不影响刘文琳的工作,其母在手术前打电话把远在江苏的姐姐、弟弟叫到了郑州:“孩子工作忙,顾不上照顾我。只有辛苦你们了。”手术后,刘文琳的母亲在麻醉中一苏醒,就看到了站在病床前的女儿刘文琳,她用虚弱的声音说到:“这里有你姨妈、舅舅照顾我就行了,你赶紧去上班吧,有不少案子在等着你呢。”

    “作为长女,在母亲最需要的时候,我却不能尽守孝道,心中很是愧疚,但想到手头还有几件没有审结的案件急待处理,我只能含泪离开病房。”令刘文琳没有想到的是,经手术后确诊,母亲患的是恶性肿瘤。那些天,刘文琳一直是白天紧张工作,晚上赶到病房陪护母亲,从没有请过一天假,还圆满、高效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03年,她共主审审结一、二审刑事案件66件,创下了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个人办结刑事案件最多、质量最好的优异成绩。

    “母亲听说我的工作业绩后,非常高兴,病也好像轻了。但在手术后不到半年,病情再次恶化,不得不进行二次手术。”医院安排刘文琳的母亲手术的那天,刘文琳正好有一个庭审。刘文琳想找领导把庭审时间往后稍微推迟一下。其母亲看出了她的心思,对她说:“你去开庭吧。有家里人在这里就行了。”为了多陪陪母亲,在临手术前的那个晚上,刘文琳守在母亲的病床前,与她共同回忆有趣的故事,逗她开心……

    第二天早上7时,刘文琳目送母亲被推进手术室,就在手术室门关上的那一刻,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失声痛哭。“我含着眼泪回到法院,又红肿着眼睛走上了法庭,对这起案件如期进行了审理。两个多小时的庭审结束后,我脱下法袍就匆忙赶到医院,得到的却是母亲体内癌细胞已经扩散无法手术的噩耗。医生打开了母亲的腹腔,又缝合上了……”

    2004年,刘文琳再次创下了全庭个人办结刑事案件最多,且无一改判、发还的的优异成绩。

                                               犯人家属流泪了

    “我是中级法院的刑事法官,碰到的被告人大都是凶犯。罪犯是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的,但他们的家人是值得人同情的。我在办理每个案件的同时,还注重耐心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经常把被告人的家属请到法院,与他们谈心,鼓励他们走出被告人给他们造成的阴影。”提起被告人家属,铁面无私的刘文琳露出了女性的柔情。

    新郑市的李某将其妻杀死。当时,被害人的娘家人对立情绪很大,强烈要求判处被告人死刑,但被告人具有自首情节,合议庭依照法律有关规定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死缓。被害人家属想不通,就一次次到郑州找到主审法官刘文琳,并指责她判得不公平,表示将继续上告。“我理解被害人家属的心情,同情他们失去亲人的痛苦,每次都是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哭诉,等他们说完了,情绪恢复平静,我就再详细地给他们讲解有关法律知识。为什么要这样认定,为什么没有给凶手判死刑,法律依据是什么。因本案被告人与妻子还生有一个孩子,我就从亲情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被害人亲属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我又将被告人亲属叫来,主持进行民事调解。”

    在刘文琳的努力下,被告人亲属流着眼泪说:“我们是怀着忐忑的心情来的,因为我们是杀人犯的家属,抬不起头来。到了这里,你却这么亲切、热情地对待我们,我们冲你的态度愿意配合法院工作赔偿被害人亲属。”刘文琳通过不厌其烦地做工作,被害人亲属对法律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也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一审宣判后,被告人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均未提出上诉。判决生效后,被害人亲属也如愿拿到了2万元赔偿款。

    刘文琳审理的一起二审案件,是被告人酒后持刀将被害人扎成重伤后潜逃,直至案发11年后才被抓获。11年中,被害人多次找被告人亲属要求对其进行经济赔偿均未果,心中一直窝着火。一审宣判后,被害人提出上诉,认为一审量刑太轻,赔偿数额过低。第一次传被害人到法院,刘文琳给他讲法律,他一点也听不进去,临走时还说:“反正我跟他家一个院里住着,他不让我好过,他家人也别想好过。”

    虽然这起案件的刑事部分已生效,民事部分二审期间被害人又未提供新的证据,无法增加赔偿数额,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该案维持原判就可结案。但是,刘文琳考虑到此案的双方是邻居,如果案件处理不好,可能会留下隐患。她没有就案办案,而是将被告人亲属叫来做调解工作。当时,其亲属态度比较强硬地称:“我们人都坐牢了,不能再赔钱,让他有本事告去吧。”刘文琳没有气馁,又两次提审被告人,了解他的真实想法,被告人表示愿意赔,让找其叔叔商量。刘文琳就找到被告人的叔叔,从法律的角度,讲解此案给被害人造成的伤痛和后果,并要求他换位思考。被告人的叔叔最终同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赔偿数额,但被害人还是不满意,认为11年了,其身心伤害不是这点钱所能弥补的,必须再增加。被告人叔叔听了心里有气,称一分钱也不赔了。在此情况下,刘文琳又不厌其烦地分别找到双方当事人,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以拉家常和谈心的方式,最终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握手言和,被害人申请撤回上诉,表示服判息诉。被告人得知后也非常高兴,表示他没有后顾之忧了,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来回报家人、回报社会。

清正廉洁显责任

   “一句温暖的问话,一声体贴的叮嘱,可能就会消除当事人心中的伤痛,融化当事人的不满和仇恨。”刘文琳对待当事人就像亲人一样,虽然有时遇到态度蛮横、出言不逊的当事人,她私下也会因得不到当事人的理解而委屈地落泪,但却从没有动摇当事人在她心中高于一切的信念。再次面对他们的时候,她依旧以热情的态度,博大的胸怀对待他们,并最终得到了当事人的理解和赞扬。经她办理的案件,无一发生上访、群访、闹访现象。

    “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法官的职业道德也在接受着考验。案件到法院后,当事人为达到其目的,就想利用金钱、人情去干扰法官办案。面对这些,我时常告诫自己,作为一名法官,不能有丝毫动摇,更要经得住考验,依法公正处理好每一起案件。”

    在刘文琳受理的一个案件中,被告人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告人的亲属多次托人邀刘文琳出去“坐坐”,刘文琳非常清楚“坐”的涵义是什么,便婉言拒绝。开庭后的一天,被告人亲属又来到她的办公室,说是有材料要递交法庭,放了一个信封就走。她拿起信封觉得不对,急忙追上去问来人这是什么,被告人亲属露出一脸的尴尬,乞求着说:“刘法官,这个案件请你多关照,这是一点小意思。”刘文琳便对来人说:“你现在不拿走,我就上交院纪检组。”并诚恳地对来人说道:“请你相信,法律终究会给被告人一个公正的判决。”被告人亲属只得无奈地拿走了那个信封。

    还有一起案件,通过刘文琳不厌其烦地做调解工作,使被害人获得了追加赔偿。刘文琳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被害人一家。事后,被害人的母亲为表示谢意,几次要请刘文琳吃饭,都被她婉言谢绝。“当事人的表达方式虽然非常纯朴,但从他们满含感激的语言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法官除了尽责任办好案件外,更要有一种对待当事人如亲人的深厚感情,它会促使和激励你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投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办理好每一起案件。”

    刘文琳具有强烈的法官责任感。在办理一、二审刑事案件中,她发现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她说,“有些被告人犯罪时,刚过法定的负刑事责任年龄。每当提审或开庭时,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无知无助的双眼,怎么也无法将他们与杀人犯、抢劫犯联系在一起。他们应该坐在教室里面聆听老师的教诲,而不是以被告人的身份接受法律的审判。每每这时,作为一名法官,我的心是痛的。”因此,她在依法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同时,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进行沟通,了解被告人的家庭背景、平时表现、以往的行为,同时也对法定代理人进行教育和讲解法律,让他们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使案件在审理过后收到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责编/小黄


 

 

关闭窗口